×
无“疾”生“病”:网络成瘾医学化的建构与实践

包邮无“疾”生“病”:网络成瘾医学化的建构与实践

1星价 ¥18.2 (3.8折)
2星价¥17.8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2712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75页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68027120 ; 978-7-5680-2712-0

本书特色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曾是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强制青少年戒除网瘾的各类机构一度遍布大江南北。在网络成瘾社会干预的浪潮中,将网络成瘾问题视为临床医学问题的医学化机构占据了话语权的制高点。国内有医生试图以“网络成瘾障碍”的名义将网瘾问题医学化,并将其纳入广义精神障碍范畴。
  通过在中平市网瘾医院的实地研究《无“疾”生“病”:网络成瘾医学化的建构与实践/社会学研究文库》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当代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医学化建构与实践的动态画卷:少数医生和网瘾青少年家长的共谋,使得众多青少年网民被强行贴上了“网瘾患者”的标签。国际精神医学界的更新进展表明,网络成瘾医学化的专业合法性尚不具足;然而,华夏大地上网络成瘾医学化干预的社会合法性却在专业合法性贫瘠的土壤上强势逆生长。网络成瘾医学化,由此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兴起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医学化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21世纪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如何被转换成为临床医学问题,以及相关机构如何开展网瘾医学化干预实践的医学社会学研究。在理论层面,解释了网络成瘾问题在尚不具备严格医学意义上的专业合法性的基础上,少数医疗结构介入网络成瘾临床干预的社会合法性生成过程。在深度参与观察的基础上,揭示了网络成瘾医学化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社会事实,本质上是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的变奏。

目录

**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全书主旨与篇章结构

第二章 网络越轨行为医学化:以家长作用为核心
一、越轨行为的初始确认:非正式的医学化标签
二、网络越轨行为医学化进程中家长的作用
三、网络越轨行为医学化的社会发生学
四、小结

第三章 网络成瘾医学化:命名及其争议
一、网络成瘾医学话语的兴起
二、网络成瘾医学化的污名化与反污名化
三、医学职业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医学化
四、小结

第四章 网络成瘾的医学化实践
一、网瘾医院的三元医患关系:医方-家长-网瘾青少年
二、网瘾医院的医学化规训
三、小结

第五章 结论
一、网络成瘾医学化的社会诊断学
二、网络成瘾医学化的社会病原学分析
三、越轨行为社会控制机制选择理论:一个经验模型
四、网络越轨行为医学化的社会后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韩俊红,汉族,1979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社会学博士(医学社会学方向)。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学社会学、澳洲社会与文化研究。 在《社会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思想战线》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