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7413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2页
  • 出版时间:2017-05-15
  • 条形码:9787010174136 ; 978-7-01-017413-6

本书特色

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安全形势严峻。网络战作为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的*表现形式,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书认为,尽管有许多网络攻击发生,但网络战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发生。网络战应具备三大基本特征,即暴力性、工具性、政治性。一,要称得上武装攻击,计算机攻击必须是暴力性的。如果不能造成伤害或死亡,就称不上战争。第二,网络战行为还必须是工具性的。在军事对抗中,一方通常使用武力迫使另一方做其原本不会做的事。第三,网络战行为必须是政治性的。此外,本书还对网络武器、网络溯源等困扰网络战讨论的核心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系统的讨论。

内容简介

1993年,美国兰德公司在一份里程碑式的报告中宣布:“网络战争来啦!”2005年,美国空军夸口说,它将在战争的第五域——网络空间——中飞行、战斗和获胜。本书将评估:现在,网络战争真的来了吗?战争真的进入第五域了吗? 本书透过各种大肆宣传和炒作的迷雾,以全新视角审视网络安全。托马斯·里德认为,对战争和获胜的重视转移了对网络空间真正挑战的注意力,即非暴力性对抗,它可能以惊人的方式挑战甚至取代暴力。 威胁包括三个不同的维度:间谍活动、破坏活动和颠覆活动。里德追溯了*重要的黑客攻击,进行了全面的案例研究,从计算机间谍行为的神秘世界,到武器化的代码,不一而足。通过综合运用技术细节和严密的政治分析,本书考察了一些关键性问题:何谓网络武器?它们如何改变了暴力的含义?源于大众的颠覆性活动的可能性如何?危险何在?为何从未发生过针对一国关键基础设施的致命性网络攻击?“纯粹的”网络间谍、无需首先潜入人员而潜出数据等活动所造成威胁的严重程度如何?谁*易受攻击:哪些国家、行业和个人?

目录

致谢
内容提要
**章何谓网络战争
第二章暴力
第三章网络武器
第四章破坏活动
第五章间谍活动
第六章颠覆活动
第七章溯源
第八章超越网络战争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英] 托马斯·里德(Thomas Rid),法学博士,现为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学院安全研究教授。曾任职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兰德公司、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基金会等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安全与冲突,破坏、叛乱与恐怖主义,反暴动,反恐怖主义,新技术和非常规冲突,战争和媒体,威慑理论。出版专著3部,与汤姆·基尼主编《理解反暴动》(Understanding Counterinsurgency)、《战争2.0》(War 2.0)、《战争和媒体运作》(War and Media Operations);以英文、法文、德文在同行评审期刊、杂志和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 徐龙第,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欧盟政治与外交、网络安全。担任《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编委。参与编写《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年度),合译《俄罗斯史》(第七版)、《欧洲认同研究》等;在《国际问题研究》《欧洲研究》《外交评论》《国际论坛》《当代世界》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部委委托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