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1937-声色国音与性别研究-中国早期声片中的声音现代性与性别研究-中国电影史工程

包邮1930-1937-声色国音与性别研究-中国早期声片中的声音现代性与性别研究-中国电影史工程

¥15.8 (4.9折) ?
1星价 ¥15.8
2星价¥15.8 定价¥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60469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7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106046927 ; 978-7-106-04692-7

内容简介

2015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既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电影110周年和世界电影120周年。在中国电影110年的风雨历程中,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吸引公众的关注,而其周边学科的发展也成为电影发展的托举之力,让中国电影向前、向上发展。早在2005年,以中国电影百年为契机,中国电影史研究及写作一度成为“显学”,成为中国电影研究的一个独特的景观。专家学者们针对中国电影史著作薄弱、电影史研究方法单一等现象,以及已有电影史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电影史料的准确性、电影史述的合理性以及电影史观的正确性都提出了质疑,探讨了写作新的电影史的可能性,并达成了共识,即应该像重写文学史那样,重新撰写中国电影的历史。在呼吁要重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众声中,“重写电影史”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口号,至今依然令人津津乐道。在此旗帜下,各种重修的或新编写的中国电影史一度层出不穷。据不接近统计,迄今为止出版的电影史著作总数已经达到了几十部。其中也不乏有些成果令人惊喜,给人以不少新的启迪。2015年,中国电影110周年,电影史的研究和写作已然进入一个更为理性和深入的阶段,然而,面对日益蓬勃的电影产业、更加久远和错综复杂的电影历史,我们该如何面对?之前提出的“重写”或“再写”是否依然是我们面对电影史研究和写作的思路?

目录

序一序二序曲一、声音与性别二、白话与性别**章 “有声的中国”,有色的性别:从白话文运动到国片运动中的声音与性别政治**节 从白话文运动到国语运动一、“国音”统一与声音的政治:胡适等现代知识分子的“国音”理论二、精英话语VS.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三、精英话语VS.流行歌曲:黎锦晖的国音与乐音实践第二节 从国语运动到国片运动一、“联华”与国片复兴运动二、联华歌舞班与女明星的声色:电影杂志与“明星之声”三、“声色联姻”的香艳肉感“软豆腐”第二章 声色国音中女性的“追求”:黎明晖的国音实践、声色表演和性别政治**节 国语运动与性别表演一、远去的倩影:国语运动与默片女明星二、冉升的歌舞女明星:国语运动与黎家歌舞团三、国语宣传与黎明晖的性别表演第二节 有声的中国,失声的女性:黎明晖在《压岁钱》中的声色表演第三节 从“失声”到“无声胜有声”:女性的声音与声音的政治性第三章 从“梵婀玲”到“二胡”:左翼声片的“大众语”白话歌曲、性别与表演政治**节 “大众语”白话与大众音乐白话一、“大众语”白话二、大众音乐白话:“将音乐重新定义为歌曲”第二节 驳杂的左翼声片:软硬兼容的大众音乐白话一、歌曲片段的声色再现二、歌曲的音画再现与观众反应三、全剧白话歌曲框架式的“软+硬”再现第三节 “软性电影”中的女性声色第四节 左翼声片中性别化的声音景观第五节 性别VS.政治:女性的主体声音与“大众语”白话的驳杂性第四章 魅影重重——《夜半歌声》中的声色、革命与性别**节 革命话语与男性的“声”第二节 女性的“色”(身体)与革命第三节 “观看”引发的游移 第五章 《天涯歌女》的“声”与“色”:国族论述、性别政治与华语电影的声音脉络**节 苦情的歌女,想象家国的符码第二节 声色喧哗,家国的建构与解构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魏萍,哲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方向主要有电影文化史、电影理论与批评、性别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