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民族村落到城市社区-石河子市六宫村回族的转型与调适调查研究

包邮从民族村落到城市社区-石河子市六宫村回族的转型与调适调查研究

1星价 ¥17.2 (4.9折)
2星价¥17.2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1484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1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105148486 ; 978-7-105-14848-6

本书特色

  2003年,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学位授权点,随后开设了“民族学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课程,由相关专业教员亲自带队,于寒暑假进驻城乡社区,实施为其20-30天田野调查实践,并撰写田野调查报告。这本调查与研究文集是政法学院研究生连续多年在石河子市石河子乡(2013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石河子镇)六宫村(现改为石河子市东城区明珠社区)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也是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牧团场少数民族调查之后兵团城市少数民族社区调查研究的新成果。  2003年,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学位授权点,随后开设了“民族学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课程,由相关专业教员亲自带队,于寒暑假进驻城乡社区,实施为其20-30天田野调查实践,并撰写田野调查报告。这本调查与研究文集是政法学院研究生连续多年在石河子市石河子乡(2013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石河子镇)六宫村(现改为石河子市东城区明珠社区)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也是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牧团场少数民族调查之后兵团城市少数民族社区调查研究的新成果。
  作为兵团高学府,石河子大学在认知、理解、认同与弘扬兵团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众所周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的特殊组织,其文化丰富多彩。就其来源而言,既有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与组织文化,也有屯垦生产的生活文化,还有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而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形式下形成的军垦文化对多元文化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兵团发挥促进内部以及兵团与地方的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巩固新疆民族团结的职能提出过明确要求。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赋予兵团“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肯定“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兵团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当好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宣传队,为强疆兴疆,富民固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强调: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长期以来,在理解和阐释兵团发挥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巩固民族团结职能方面,以对其内涵进行宏观理论研究居多,而对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具体途径则缺乏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因而也就难以提炼出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模式。正是基于此认识,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在理论与政策专业的研究生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以团场少数民族连队(社区)等微观研究单位,结合深入访谈、参与观察、档案文献等资料,聚焦于连队(或社区)人口与移民历史、职工日常生活互动、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功能运作等三个层面,对不同类型的民族连队(如民汉混合连队、单一少数民族连队、多个少数民族混合连队,农牧团场少数民族连队、城市少数民族社区、兵团和地方毗连连队)开展深入调查。自2007年以来,我们分别调查了143团、133团的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连队,基本上完成了兵团北疆农牧团场各类型连队的田野调查。

内容简介

2003年,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学位授权点,随后开设了“民族学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课程,由相关专业教员亲自带队,于寒暑假进驻城乡社区,实施为其20-30天田野调查实践,并撰写田野调查报告。这本调查与研究文集是政法学院研究生连续多年在石河子市石河子乡(2013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石河子镇)六宫村(现改为石河子市东城区明珠社区)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也是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牧团场少数民族调查之后兵团城市少数民族社区调查研究的新成果。 作为兵团高学府,石河子大学在认知、理解、认同与弘扬兵团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众所周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的特殊组织,其文化丰富多彩。就其来源而言,既有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与组织文化,也有屯垦生产的生活文化,还有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而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形式下形成的军垦文化对多元文化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兵团发挥促进内部以及兵团与地方的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巩固新疆民族团结的职能提出过明确要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赋予兵团“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肯定“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兵团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当好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宣传队,为强疆兴疆,富民固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强调: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长期以来,在理解和阐释兵团发挥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巩固民族团结职能方面,以对其内涵进行宏观理论研究居多,而对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具体途径则缺乏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因而也就难以提炼出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模式。正是基于此认识,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在理论与政策专业的研究生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以团场少数民族连队(社区)等微观研究单位,结合深入访谈、参与观察、档案文献等资料,聚焦于连队(或社区)人口与移民历史、职工日常生活互动、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功能运作等三个层面,对不同类型的民族连队(如民汉混合连队、单一少数民族连队、多个少数民族混合连队,农牧团场少数民族连队、城市少数民族社区、兵团和地方毗连连队)开展深入调查。自2007年以来,我们分别调查了143团、133团的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连队,基本上完成了兵团北疆农牧团场各类型连队的田野调查。

目录

**章 石河子市六宫村文化生活调查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六宫村概况 第三节 六宫村居民文化生活总体情况 第四节 六宫村人文化生活结构性差异情况 第五节 嵌入式社区环境视角下的六宫村文化生活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 石河子市六宫村“卧曲利”风俗调查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六官村回族女性认“卧曲利”调查 第三节 六宫村卧曲利风俗的变迁 第三章 六宫村回族女性的家庭经济地位调查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六宫村回族女性的生活环境 第三节 六宫村回族女性的家庭经济地位现状 第四节 六宫村回族女性家庭经济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 研究发现与探讨 第四章 石河子市六宫村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石河子市六宫村概况 第三节 六官村回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影响石河子乡六宫村回汉民族关系因素 第五节 六宫村维护回汉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 第六节 改善六宫村回汉民族关系的建议 第五章 石河子市六宫村回族“尔麦里”解析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田野调查点概况 第三节 六宫村回族“尔麦里”的田野调查 第四节 回族“尔麦里”的象征意义分析 第五节 回族“尔麦里”的文化表征与功能 第六章 石河子市六宫村节日互动与民族关系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结果:六宫村回、汉族节日互动网络结构特征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石河子市六宫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调查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六宫村概况 第三节 六宫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第四节 六宫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融人状况 第五节 流动人口社会融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 城市化进程中六宫村回族女性社会参与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田野点概况 第三节 调研结果:六宫村回族女性社会参与情况 第四节 六宫村回族女性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城市化前后六宫村回族女性社会参与的特点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 第九章 石河子市六宫村回族家庭宗教消费调查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田野调查点概况 第三节 六宫村回族宗教消费类型概况 第四节 六宫村回族家庭宗教消费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