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奴的子孙

包邮匈奴的子孙

¥42.3 (7.2折) ?
1星价 ¥42.3
2星价¥42.3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2985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65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020129850 ; 978-7-02-012985-0

本书特色

《匈奴的子孙》系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纪实文学类重点扶持作品。全书34万字,分为“历史的记忆”“当下的脚步”上下两篇,以90篇人文札记、140幅实地摄影,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他2014年夏自驾车横跨半个中国,从岭南到西部进行“一带一路”文化考察的其中一段大漠之旅,见证了土地的苦乐、泥土的酸辛、文化的复杂、时代的变动,定格了一个变化的西部、变化的中国—— 远去的匈奴,祖先的背影,草原上的王者,骆驼客背后的女人,死而复生的青土湖,消失的邓马营,祁连山的雪线、荒原上的梦幻小城,腾格里沙漠的落日,绿云上的圣城,远去的西部生活,流传千年的野性力量,不死的文化基因,谜一样的诗意…… 大漠之子雪漠,以滚烫的心、敏锐的笔,感受狂野西部的神秘脉动,追寻故乡热土的前世今生。 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归途;在路上,所有的终点都是故乡。

内容简介

雪漠新作,首部非虚构作品, 90篇人文札记,140幅实地摄影, 感受狂野西部的神秘脉动,追寻故乡热土的前世今生。 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归途; 在路上,所有的终点都是故乡。 你也许游遍世界,却从未读懂西部。 人的一生中,起码要到沙漠里走一趟。 跟随大地的记忆、当下的脚步,与雪漠一起,再回大漠——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滚烫的心留住故乡的容颜。 在路上,读懂文化;
在路上,发现历史;
在路上,见识人生;
在路上,追寻梦想; 在路上,成就自己。

目录

序: 定格文化曾经的“独一个”1 上 篇: 大地的记忆1 **章 河西大地3 这里原本是匈奴的故乡3 *早的时候,这里有条河6 游牧民族有了城郭13 西汉在移民17 千年前的西部大开发20 祖先的背影25 第二章 远去的匈奴32 青出于蓝的弑父者32 务实的民族36 草原上的绝对王者41 那些泛黄的旧事52 铸剑为犁57 汉武帝的宏图大愿64 霍去病为何能打败匈奴69 匈奴信仰什么73 草原地区的民主制80 流传千年的野性力量85 不死的文化基因91 第三章 千年的水声98 山依旧,水已老98 破碎的水波106 盛唐的流水声111 明朝的屯田119 清代治水风云123 那些人,那些事128 流过乱世的石羊河132 下 篇: 当下的脚步135 **站 民勤137 沙漠小城的新生137 爱心换来的改变143 故土在变化中146 为何“天下有民勤人”150 乡村里的小皇城153 大宅照出了不平等159 寻找小说里的场景163 远去的西部生活174 圣人与枪眼181 他为啥被枪毙186 “王善人”的出路190 这是一块有力量的土地197 教育是*重要的事201 养骆驼与读诗书206 作品如何传世213 灵魂也需要“防沙小站”215 被遗忘的烽燧墩218 十九年不变节的故事221 梦想的“红柳”232 骆驼客背后的女人234 走一遍她们走过的路241 沙漠*诗意的所在247 农业文明苍老了253 人如何超越环境260 死而复生的青土湖266 曾经的蒙古大草原274 走过无人的荒滩281 遇见跳跳和骆驼286 灵丝丝的白骆驼292 蒙古大地的强悍与脆弱300 游牧者的心303 第二站 雅布赖309 荒原上的梦幻小城309 “70年代”之夜315 怀旧小镇320 谜一样的诗意326 留住逝去的美好329 《白虎关》里的盐池333 旧日的盐麦交易341 在盐池与“莹儿”相遇345 三个人,三个世界349 小镇的命运能改变吗356 你会为了爱情留在这里吗359 第三站 阿拉善右旗363 曾经的蒙古文化重镇363 戈壁上的篝火晚会368 贫瘠铸就的强悍373 不太愉快的小插曲378 沙漠公园的无序经营384 这就是西部的现实388 第四站 民勤396 小城的未来不可限量396 就要离开民勤了405 民勤的命脉411 第五站 武威419 重游海藏寺419 海藏寺的人和事424 累了就读读书429 千年汉墓,百年雷台432 悄然而来的诗意441 腾格里沙漠的落日449 归途散记520 宝鸡:陌生又熟悉的土地520 在关中遥想故乡的黄土524 人在乎感受,历史在乎价值528 十堰:会生活的工业小城530 他们为何不离开土地536 岳阳:王夫之的湖南541 太过现实的城市545 湘潭:活在《浏阳河》中的小城550 岭南:梦的终点与开端555 后记: 在行走中读懂文化560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要了解西部文化,不能不了解匈奴和匈奴文化。千年来,古老的匈奴文化已经渗入了西部大地,千年后,我们进入西部大漠,试图寻找它的踪迹,感受它的气息,让历史的记忆和当下的脚步穿越时光隧道,定格在我的笔端,于是,有了这本书。——雪漠 我觉得,人的一生中,起码要到沙漠里走一趟,人生才算完整。而且,你不能只去沙漠小城度假,因为,那时你仍然感受不到真正的沙漠。沙漠其实不仅仅是一道景观,它是另一个生命,它需要你静静地跟它待一会儿,静静地感受它的存在。这时,你才会明白它。大自然其实都是这样,它也跟人一样,有自己的故事。你或许不会懂得那些故事,因为它们没法用你明白的语言告诉你,但它们会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向你展示它们的一切。——雪漠 现在大家谈得多的是莫言的东西、阎连科的东西,没有多少人去谈雪漠的《大漠祭》,因为西部在整个文化话语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正因为我深感到西部处于边缘的位置,批评界很少有人把视线投向西部,投到甘肃这样的地方,所以我宣传雪漠的《大漠祭》的确是不遗余力的。我写文章也好,讲也好,与雪漠本人的关系已经并不很大。我讲的是我们的西部文学。 ——雷达《雪漠小说的意义》(《人民日报》) 十年磨一剑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是雪漠文学事业的真实写照。以十几年时间,反复锤炼一部小说,没有内心深处的宁静,没有一番锲而不舍的追求,没有一种深远的文学理想和赤诚,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今天的文坛,太需要这种专心致志的创作态度。我劝大家读一读雪漠,你会被西部农民生存境遇的真实性深深打动,你会体会到它跟充斥图书市场的文学快餐不同的品格,也会重温文学给予我们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体验。 ——徐怀中《在“第三届冯牧文学奖”颁奖会上的发言》 雪漠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他的独特,不仅仅因为他是作家中少有的大手印文化研究学者,也不仅仅因为他的小说是当代西部文学的标志性作品。真正打动我的,是他的写作状态——他喜欢一遍一遍地写东西。对于不满意的作品,他会毫不犹豫地扔掉重写,而不是去改。 ――舒晋瑜《中华读书报》 雪漠对西部大自然,对西部生活于困境中的人们,充满了感情。对西部的天空、大地、沙漠、草木、鸟兽,他都非常熟悉,都跟他们建立了一种心照神交的亲和关系。而对沙漠那种景象万千的、富于变化的景观描写,是建立在他丰富的生活体验之上。雪漠还试图写出在西部非常贫瘠的条件下,人们所承受的肉体折磨和内心痛苦。这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道立场和人民立场及对苦难密切关注,呈现出一种可贵的悲悯情感。  ――《小说选刊》 雪漠无疑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的实力不仅表现在对西部乡土语言的熟练把握与运用上,对西部生活的透彻感悟和独到的见解上,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拒绝来自外界的一切诱惑,自觉地一次次洗炼自己的灵魂,从狭隘的心灵中走出来,贴近那些需要抚慰和扶助的农民,贴近那需要同情和关爱的底层人,甚至把他们的苦难当作自己的罪孽。 ――唐达天《一部用智慧与耐心解读的书》(《文艺报》)

作者简介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小说集《深夜的蚕豆声》,自传体长篇散文《一个人的西部》,文化随笔《空空之外》《老子的心事》等。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曾获“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连续五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荣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