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分
包邮反讽者说-当代文学的边缘作家与反讽传统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21638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1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32163823 ; 978-7-5321-6382-3
本书特色
本书讨论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中的一条隐秘的文学传统:反讽传统。反讽在本书中不是仅仅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而是被视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边缘群体的美学表征。反讽美学是一种“局外人”的美学,其出现与流行,彰显出边缘群体难以有效地参与到社会转型之中。本书因此选取20世纪80年代的王朔、90年代的王小波、新世纪十年的韩寒为主要分析对象,讨论这三位在主流当代文学史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作家,其写作如何表现出青年一代的参与性危机。同时作为参照,本书分析了反讽在纯文学与大众文化中的表现。
内容简介
新一代文学批评,以笔下之微光,洞烛变迁之文字,映照中国转型与前进。
王朔:既滑稽又悲壮地苦苦追求“永恒”。
王小波:他自己以观众的眼光看着这场戏,即使他自己是剧中人物。
韩寒:在一个确定性可疑的世界里,以不确定的方式游弋。
王朔:虚无者的笑;王小波:局外人的笑;韩寒:小时代的笑。
目录
**章 起源时刻的虚无者
第二章 参与的危机
第三章 局外人视角
第四章 小时代的笑
第五章 花腔的终结
第六章 一代人的历史出场
附录 重译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反讽”词条
作者后记
作者简介
1981年生于辽宁桓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学术兼职有《现代中文学刊》责任编辑,“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评委,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出版有《贾平凹小说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度优秀论文奖,《南方文坛》2011年度优秀论文奖,2011年度入选上海市高校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第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6.4¥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