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0513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20305136 ; 978-7-5203-0513-6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本体论、流变论和传媒论为论述框架,运用历史主义和现代传媒的理论与方法,在古今贯通、中西融合、对照考辨的视界中,从现代性艺术品格、体式结构、美学特质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特质、形成与建构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阐释。本书在借助原始资料文献还原现代散文的历史建构的基础上,注重将现代传媒理论引入散文艺术研究,对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艺术之间深隐复杂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具有典型性的文学报刊对散文艺术建构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爬梳与考辨,统合性地发掘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现代性、历史性、民族性与本土性品格。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本体论、流变论和传媒论为论述框架,运用历史主义和现代传媒的理论与方法,在古今贯通、中西融合、对照考辨的视界中,从现代性艺术品格、体式结构、美学特质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特质、形成与建构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阐释。本书在借助原始资料文献还原现代散文的历史建构的基础上,注重将现代传媒理论引入散文艺术研究,对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艺术之间深隐复杂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具有典型性的文学报刊对散文艺术建构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爬梳与考辨,统合性地发掘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现代性、历史性、民族性与本土性品格。
作者简介
王金胜,男,1972年12月生于山东临朐。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主要学术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已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著作除本书外,另有《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艺术青岛》、《余华研究资料》、《中国新文学家与现代文化建设》(合著)等。承担、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