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544060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184页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505440609 ; 978-7-5054-4060-9
本书特色
《劝学篇》
★首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立学宗旨”
★此书刚出版,就被译成英文、法文等文字出版,影响广播于海内外,由此成为一代名著
★美国传教士渥内基将该书译成英文时,题名为《中国的*希望》
内容简介
《劝学篇》,张之洞著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并于同年发表。《劝学篇》的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并一再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主张。
目录
作者简介
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号抱冰老人,清朝直隶(河北)南皮人。27岁时中进士,并从此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仕宦生涯。张之洞是清朝末期*有影响的封疆大吏,尤其在湖广任内,大办洋务,兴实业,办工厂,主张工业救国,成为清末杰出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同时,他在任地方官和主管学部期间,大力创办新学堂,改革旧书院,倡导留学教育,而且亲自参与了中国近代**个学制的制定工作,从而使得他成为中国近代*有实际影响的教育改革家。然而,真正使得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而是他在长期的政治和教育实践基础上,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中西文化大冲突和大融合的特殊历史的环境与氛围中,全面地总结了洋务派和清王朝统治集团开明人士的政教思想,以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调和论为思想基础,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系统的教育主张,这一教育主张深远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方向及文化发展趋向,亦成为中国近代*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家。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