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国运动史

包邮护国运动史

1星价 ¥58.0 (7.6折)
2星价¥58.0 定价¥7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2285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3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48228585 ; 978-7-5482-2858-5

内容简介

  《学术名家文丛·云南文库:护国运动史》为“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之护国运动史,详细介绍了护国运动的中国政治形势、酝酿和准备、进程、全国人民的响应情况、终结和以后的斗争,使读者对护国运动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学术名家文丛·云南文库:护国运动史》逻辑清晰,脉络清楚,语句通顺,是一本了解护国运动的好书。

目录

绪论
**章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形势
**节 辛亥革命及其对西南的影响
第二节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第三节 袁世凯统治下的中国
第四节 帝国主义对帝制的支持和群众的反袁斗争

第二章 护国运动的酝酿和准备
**节 反袁反帝制运动的政治力量
第二节 反袁武装起义在滇黔的准备
第三节 蔡锷与护国起义

第三章 护国战争的进程
**节 滇黔独立和护国战争的爆发
第二节 袁世凯的反扑
第三节 叙府之战
第四节 泸纳之战
第五节 护国黔军的战斗
第六节 护国军保卫滇南与进军广西
第七节 人民群众对护国战争的支持

第四章 各地响应护国运动
**节 中华革命党在各省的起义
第二节 广西响应护国与袁世凯取消帝制
第三节 军务院的成立
第四节 粤、浙、陕、川、湘五省的独立
第五节 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袁世凯之死

第五章 护国运动的终结及其后的斗争
**节 袁世凯死后的中国政局
第二节 护国战争的结束及其善后
第三节 西南军阀混战的开始
第四节 孙中山继续为民主共和而斗争
大事年表
原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学术名家文丛·云南文库:护国运动史》:  一、云南酝酿起义  云南武装倒袁的酝酿与起义,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表现。滇军中的革命派与各派反袁力量联合起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奋起反袁,发动起义,把全国人民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推向新的高峰。  护国起义首先爆发于云南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客观因素。**,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西南与法国、英国的属地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西北与西藏相连,在军事上无后顾之忧。境内山川险阻,地形险要,进则易攻,退则易守。东面贵州与云南关系密切,可作有力屏障。东南的广西,是北洋势力尚未达到的地区,可以利用陆荣廷与袁世凯争夺广西统治权的矛盾。只有东北面的四川为袁世凯的心腹陈宦当政,但四川地广人多,川军杂乱,北洋力量薄弱,而陈宦又刚到四川,一时不能把全川力量统一起来。因此,把云南作为发难的根据地是十分有利的。第二,云南是边防重地,清末就开始驻扎重兵。在护国起义前夕,云南已有兵力两师一旅,约二万人,是辛亥革命后国内几乎唯一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的,不属于北洋系的军队,士兵素质较好,而上级军官大多是留日士官生,中下级军官多是云南讲武堂的毕业生,受过较好的军事训练。他们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锻炼,受过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有浓厚的爱国民主思想,军纪也较好,成为云南起义的“强大军事基础”①。蔡锷曾说:此时“滇军精锐冠于全国”②。第三,云南军队装备精良,军械(步枪、机关枪、山炮、野炮等)也较齐备,是清末重价从德国购买来的克虏伯厂产品,弹药配备也较充裕,而且云南自备有弹药厂,日产子弹二万余发,军事力量为西南各省之冠。第四,掌握云南军政大权的高、中级人员大多原隶籍同盟会、国民党,他们与资产阶级各派有较广泛的联系,容易促成联合。由于云南有以上有利条件,各派也就把武装起义的希望寄托于云南。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先在云南进行策动。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成立后,云南老同盟会会员吕天民就建议孙中山派他回滇策动反袁工作。吕天民(志伊),云南思茅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返国后,任云南同盟会支部长。云南光复后,任都督府参议,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1913年任国会参议院议员。当时,吕天民向孙中山报告说:“滇、川、黔三省,本党忠实同志极多,且属边远,袁之势力不及,尚易着手,拟前往活动。”①他的建议得到孙中山的同意,同年冬,孙派吕“赴云南工作”。云南将军唐继尧表示“愿聘为高等政治顾问”。吕天民返滇后,积极与军界的罗佩金、庾恩旸、邓泰中、杨蓁等人联系,“密商倒袁之策”。为了避免袁的侦探耳目,吕移居邓泰中家。筹安会成立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公开化,更激起滇中将士罗佩金、赵又新、黄毓成、叶荃、董鸿勋、邓泰中、杨蓁等人的激烈反对,他们在昆明西山举行秘密会议,表示“决不与袁共天地”,为国除奸,顺天应人,以尽军人天职。以后多次相聚,决定“先解决滇局,以耸人听”②。为此,他们秘密在吕天民处开会多次,策划倒袁,决定四项办法:①于适当时期,要求唐氏表示态度;②如唐氏反对帝制,则仍拥其为领袖;③如中立,则将彼送往安甫;④如赞成帝制,则杀之,拥罗佩金为领袖。③这个决定反映了滇军中革命派反袁的决心,而且显示出军队中已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革命力量,可以影响云南的政局。为了使云南倒袁不致孤立,需联络各省力量,决定由吕天民负责与中华革命党联系,并派员到省外联络。由于革命党人在云南滇军中做了大量工作,一批中下级军官先后加入中华革命党,成为云南发动护国起义的核心力量,才使李烈钧、熊克武等人能顺利入滇,参加起义。  ……

作者简介

  谢本书,男,汉族,四川邛崃人,1936年生。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员,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云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历史研究》杂志编辑、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曾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云南历史学会会长,云南大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云南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协文史顾问,云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云南省志副总纂,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云南中华周易研究会会长等职。出版著作60种(其中个人专著30种),发表文章500多篇,个人执笔在1000万字以上,成果多次获奖(其中省部级奖10项)。1989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20世纪成就奖”,2006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称号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