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10764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35页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211076406 ; 978-7-211-07640-6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传播的基础概念、理论方法、基本要素入手, 对文化传播的现象及规律进行探索, 并对几种具体的文化传播实践加以研究。尤其注重探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变化与发展, 引入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 力图勾勒出新的时代环境之下文化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与知识走向。

目录

**章 文化传播学及其研究范畴
**节 文化
第二节 传播
第三节 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播学

第二章 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
**节 文化传播的特征、功能与环境
第二节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第三节 文化传播的模式与规律
第四节 文化传播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 文化传播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节 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文化传播的原理
第三节 文化模式与文化传播
第四节 文化传播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文化传播符号
**节 符号与意义
第二节 语言符号
第三节 非语言符号

第五章 文化传播者
**节 文化传播者与传播致效因素
第二节 文化传播者与把关人
第三节 文化传播者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控制

第六章 文化传播与媒介
**节 媒介与媒介类型
第二节 媒介理论
第三节 新媒介与文化传播

第七章 文化传播的受众
**节 受众的特点与类型
第二节 受众研究理论
第三节 受众的心理

第八章 文化传播的效果
**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上)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下)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文化传播学/高等院校文化产业基础教材》:  1977年,学者艾蒂玛和克莱因提出与知识沟假说相反的上限效果假说(ceiling effect)。他们认为,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非是无止境的,而是存在某一个“上限”(饱和点)。当达到这个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滞。依照这一假说,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知识的速度快,上限到来得自然也快,经济地位低的人获取知识的速度慢,但也会通过不断地积累达到上限。一开始,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有关某一领域知识的差距,但是,随着两者都达到上限以后,这一差距就不再存在了。所以大众传播不会导致知识沟的扩大,而是导致知识沟的缩小。“知识沟”与“上限效果”假说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社会中阶层分化问题的重视。  ……

作者简介

陈晓莹,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现在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考古、旅游产业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