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865002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08650029 ; 978-7-5086-5002-9
本书特色
“奥斯维辛三部曲”的终结篇,关于大屠杀不可不读的伟大作品。对人类在*状态下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善恶、正邪的判断,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了残酷而深刻的反思。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奥斯维辛三部曲”的终结篇,关于大屠杀不可不读的伟大作品。
★莱维以其亲身经历和半生思考,对人类在*状态下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善恶、正邪的判断,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了残酷而深刻的反思。
★公共知识分子徐贲,专门著长文导读推荐。
★普里莫·莱维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奥斯维辛极为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卡尔维诺评价莱维是:我们时代极重要、极有天赋的作者之一。 索尔·贝娄说:“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莱维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已经获得西方学者、作家、媒体普遍的赞誉和推崇。
内容简介
“奥斯维辛三部曲”的终结篇,关于大屠杀不可不读的伟大作品。对人类在*状态下的生存状态和道德困境进行了残酷而深刻的反思。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首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莱维作品”系列还包括《扳手》《他人的行当》《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不定的时刻:莱维诗选》《休战》《若非此时,何时?》《缓刑时刻》《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 1961—1987》《与你们交谈的我:莱维、泰西奥谈话录》等。
目录
序言
罪之记忆
灰色地带
羞耻
交流
无用的暴力
知识分子在奥斯维辛
成见
德国人的来信
结语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PrimoLevi)
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
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3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大屠杀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他出生的房子坠落身亡。
作为奥斯维辛极为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莱维的文字具有一种与其他受难者不同的特质,他秉持一种化学家的冷静与节制书写记忆;同时,又如菲利普·罗斯所说,“本该充满悼念情绪和无尽的绝望,反而充满活力”。
索尔·贝娄曾说,所有伟大的现代作家都试图定义人性,以证明还有延续生命与写作的必要。莱维正是如此,他不相信人类本质上是野蛮、愚蠢、自私的,他写作也不是为了控诉与复仇,而是要警示后人拒绝遗忘,因为“集中营不是一种偶然,不是一种不可预见的历史巧合……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只要你开始否认人类的基本自由和人们之间的平等,你就开始向集中营体系迈进。这是一条难以止步的道路”。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到山中去
¥9.1¥30.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门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