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1132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0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20113212 ; 978-7-5201-1321-2
本书特色
个人通过社会力量而完成自身的解放,这是马克思向我们揭示的社会发展方向,也是今天的社会建设应致力的价值目标。社会建设需立足于社会现实而推动“抽象的公民”复归于“现实的个人”、复归于每个人的现实社会生活。一个有活力、有生机的社会需要公民积极主动地行使公民权责,而公民行权担责的意识和能力,需要通过切实的社会建设来促成。今日中国需要努力促成积极的公民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的安全、自由、幸福、成长与社会的整合、团结、有序、生机之间的平衡协调。
内容简介
王小章、冯婷著的《积极公民身份与社会建设》讲述了个人通过社会力量而完成自身的解放,这是马克思向我们揭示的社会发展方向,也是今天的社会建设应致力的价值目标。社会建设需立足于社会现实而推动“抽象的公民”复归于“现实的个人”、复归于每个人的现实社会乍活。一个有活力、有生机的社会需要公民积极主动地行使公民权责,而公民行权担责的意识和能力,需要通过切实的社会建设来促成。今日中国需要努力促成积极的公民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的安全、自由、幸福、成长与社会的整合、团结、有序、生机之间的平衡协调。
目录
**章 流离的个体与趋于涣散的社会
一 现代个体的诞生及共同体的解体
二 新一波个体化与“风险社会”
三 转型中国的个体与社会
第二章 公民身份:一种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制度
一 现代公民身份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 现代公民身份以个体为本位谋求个体与社会的平衡发展
三 马克思与现代公民身份制度:批判、肯定与超越
第三章 从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
一 社会革命:从上层机构到基层社会
二 从梁漱溟到费孝通:社会建设的中国探索
三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
第四章 走向以积极公民身份为核心的社会建设
一 何谓社会建设
二 积极公民身份及其条件
三 积极公民身份的威胁
四 市民社会、能动社会和“福利社会”:以社会建设促成积极公民身份
五 不平等、不确定与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双重任务取向
第五章 制度、结构、心态——社会建设的实践层面
一 制度调整
二 结构转型
三 社会心理调适
附录1 现代性视域下的社区与社团
附录2 论怨恨:生成机制、反应及其疏解
附录3 论焦虑——不确定性时代的一种基本社会心态
后 记
作者简介
王小章,1966年生于浙江德清。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曾在《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潜意识的诠释》《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从“自由或共同体”到“自由的共同体”》《走向承认》《中国社会心理学》《公民权研究手册》等十余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三等奖三次。1991年4月至2017年3月任教于浙江大学,2004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教授。 冯婷,1975年生于浙江诸暨。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曾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社区与社团:国家、市场与个人之间》等数部。现为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
乡土中国
¥13.5¥26.0 -
偏见
¥16.1¥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性心理学
¥26.7¥5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0¥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3.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