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汉字: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白话彩图典藏版

图解汉字: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白话彩图典藏版

1星价 ¥33.3 (4.9折)
2星价¥33.3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36918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449页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11369185 ; 978-7-5113-6918-5

本书特色

一章 汉字与天文 中国古代的旌旗由多条叫作“斿”(liú)的飘带组成。甲骨文、金文的中字,描绘的是有长长飘带的旌旗随风飘动的样子,旗杆中心的那个圆形或方形物是竖扎的木块,可以增加旗杆抗折的强度,这个木块叫作中。 中的本义为当中、中间。古代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域一带建立国家,以为居天下之中,是位于中心的国家,故称中国,又称中华、中原、中土。后来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的地区都称作中华或中国。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对待大自然和社会要用中和的态度:“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主张对待人和事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正平和,这叫作中庸之道。它是从排除了两个极端中得出的“中”,是好的“度”,这是一种富含智慧的辩证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走极端,也许是得以绵延数千年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吧。“中和”的思想也体现在中国的古建筑、古器物造型的对称美上。中国书法和格律诗也是追求在对称中的变化。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在黄河南北,因为是处在四方之中,故称之为中华。 华早的意思是花。甲骨文的华字,正是一棵开满花的树。金文、篆文的华字,像一朵正在盛开的花儿。华字引申指美丽有光彩的事物,还引申指中华民族或中国,又称华夏。 华本是指树木上开的花,后被用来泛指草木所开的花。鲜花盛开,美丽好看,但草木如果只开花却不长果实,就是“华而不实”了。人们喜欢春华秋实,并以此来比喻有美好过程而又有丰实结果的圆满生活。 很多时候,古人把“天”看作是世间万物的高主宰,相信人世的命运是按“天”的旨意安排的。进而又发展出“天人感应”的观点,古代的君主宣称自己是“天”的儿子,是受上天的任命来管理国家的,君主的行为是与“天象”相关联的,如果君主违背了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就是天降祥瑞来鼓励了。 古代帝王在每年冬至日这天,会率领百官去郊外举行祭天仪式。北京的天坛就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地方,祈求上天风调雨顺,天下丰足安乐,所以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称为“祈年殿”。 “天”字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中的整体形象都很写实:一个正面站立的人,长着大大的脑袋。到了小篆和楷书,人的脑袋用一横来表示了。 “天”字原本是表示头的。头是人身体中至高无上部位,后来,人们就用“天”来表示天空了。古代神话人物“刑天”,就是与天帝争神而被砍去头颅的人。他很勇敢,没有头就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执干戚(大斧)而舞。 中国古代的哲人一直没有停止对天的探索。伟大的孔子曾对弟子子贡说,天讲了什么呢?但是春夏秋冬照常运行,万物自然生长,天讲了什么呢!伟大诗人屈原著有《天问》,他问天,天地尚未成形之前,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他们都把“天”看作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认为“天”有着它恒定的运行规律。更有思想家如荀子提出了掌握“天”的运行规律而加以利用,人的智慧就可以战胜自然的思想。 “日”是个象形字,早的“日”字就描绘了太阳的样子,圆圈中间的小黑点,可能就是先民观察到的太阳黑子。后来为了便于书写,“日”圆圆的轮廓变为方形,中间的一点改作了一横。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太阳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由东向西地周天行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是古人常观察到的天象,人们就把昼夜交替的周期称为一日。 古代中国人是观测日影来纪年和确定时间的,一天中日影短的时候是正午时刻,一年中日影短的时刻出现在夏至,一年中日影长的时刻出现在冬至。而两次日影短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天或者一年。 相传上古时候天上曾经突然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要齐显神通,结果大地成为焦土,各种生灵濒于灭亡。神射手后羿射掉了其中的九个太阳,只剩下一个太阳每天值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出远古人民渴望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如今我们在谈到征服自然时更加强调与大自然相生相养,和谐相处,这样人类才能生生不息。 “月”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里的“月”字,描绘了一弯月牙儿的样子,之所以用月牙表示月亮,是月亮在多数时候就是这样的缘故吧。 “月”字的本义就是指月亮。月亮的圆与缺是周期变化的,两次呈现相同的月相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中国历法中的一个月,也叫“朔望月”。与公历中根据回归年(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时间)派生出的12历月不同,12个朔望月相加比一个回归年要少将近11天,所以古人每三年要置一个闰月,以此来定四时而成岁。 中国人对月亮是有着很多的情感的,因为月亮缺多圆少,所以盼望月圆,心中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还有与爱人相聚相守的美好愿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星”,是天上繁星点点的样子,其中的“生”表示读音。 天空中布满一闪一闪的繁星,让人们充满向往和想象。古人通过观察星空,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宿,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通过观测天象变化,可以预测人间的祸福吉凶。 一个人文才出众,人们就会认为他是天上的“文曲星”来到人间。两颗星星隔着银河相望,人们叫它们牵牛、织女星,传说牵牛星原是人间的放牛郎,织女是天上玉帝的女儿,美丽的云彩是她那双巧手织出来的。织女一次偷偷来到人间,喜欢上牛郎,并住下来了。玉帝大怒,派人把织女抓回天上去,牛郎在后面追。王母娘娘用仙法划了一条银河,牛郎没法渡过了。他和织女就隔着银河两两相望,后来他们就变成了两颗星星。 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气本义为云气,甲骨文的气,为三条长短不一的横线,是云气层叠、横飘流动的样子。金文和篆文的气字,横线弯曲萦绕,更像云气流动上升的形状。 气后来引申表示一切气体。气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因为“气”似有形而无体,所以抽象化后,也指人的各种精神状态。如勇气、志气、意气、怒气等。有“亚圣”之称的中国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充实和提高人的精神修养的名言:“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云”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云”就是描绘天空中舒卷的云彩的样子。小篆以后又在“云”的上面加了一个“雨”字,云里带着雨。 “云”的本义指云气、云雾,就是天空中由细微的水珠、冰晶聚集形成的飘浮物,俗称“云彩”。 云彩轻柔舒卷,层层堆叠,人们用它来形容女子盛美的鬓发,叫作“云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形容当时美丽的女人杨贵妃“云鬓花颜”,是说她有云一样盛美的头发,有花儿一般姣好的容貌。 云彩变幻无常,来去无定,古人用它来形容了解不深却欢会一时的男女之情,说两个人之间的“云情雨意”,常常带有只求现时好合,不问前路如何的感情色彩。而难料的世事,时局的多变也常用“云”来形容。事态的发生发展出乎意料常让人感叹“天有不测风云”。动荡的时局中也常常包含着巨大的机遇,有能力抓住机遇并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人,人们称他作“风云人物”。 “雨”的本义就是表示雨水。中国文明是以农耕为基础的文明,中国古人靠天吃饭,雨水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雨水缺少的时候,人们便要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祈求天降甘霖,泽润苍生。人们斋戒沐浴,备好供品,到掌管雨水的龙王庙前敬香祈祷。女人们用柳条甩洒清水,家家门前都插柳条,放水缸,敲锣打鼓迎接雨水的到来。庄稼急需雨水滋润的时候,雨水就恰好降落下来了,人们把这样的雨水叫作“及时雨”。“及时雨”后来又被用来形容恰当其时的帮助。 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中有这样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早的“雪”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雨,下面是羽,雪下得很大,雪花一片片像羽毛一样。在篆文中,雪变成由“雨”和“彗”组成了,彗是扫帚,雪下完,人们就该扫雪了。 雪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为冰晶而落下的自然现象,这些冰晶多呈六角形,看上去就像有六个花瓣的花儿,所以我们常常把它叫作雪花。雪花纷纷扬扬,霎时间覆盖了大地,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干净洁白,“雪”就被用来表示白色,“雪色”就指白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感叹人生的短暂易逝时以头发为说:“朝如青丝暮成雪”。人们也用雪来形容人品的高洁。 下雪了,天气真是寒冷,这时候要是有人送来炭火该多好啊!中国人用“雪中送炭”形容在别人有急需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冬天到了!厚厚的大雪覆盖了田野,应时的好雪能够使土壤保暖,冻死害虫,滋润大地,这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中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农谚说:“瑞雪兆丰年。” “雷”字描绘了天空当中电闪雷鸣时候的情景。在甲骨文中,曲线表示划过天空的闪电,圆圈表示滚滚而至、回转不绝的雷声。在金文中,字的上部又加了“雨”,下部圆圈变成了四个,圆圈中间有表示爆响的十字,整个字是一幅既有倾盆大雨,又有雷电交加的图画。 “雷”字的本义是指雷声,闪电的极度高热使周围空气剧烈膨胀,从而形成气波并发出声音。近处听到的是尖锐的爆裂声,距离远听到的是隆隆声,这些就是我们听到的雷声。古代中国人将雷电解释为阴、阳二气发生撞击运动而产生的。 雷声轰鸣,电光交加,暴厉可怖。人们常用“雷”来形容人的暴怒,说一个人“暴跳如雷”,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他大跳猛吼的样子,让人心悸。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掌管雷的神,叫作“雷公”,他长得一幅力士的样子,袒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猴脸鹰足,左手执楔,右手持槌,呈欲击状,他旁悬挂数鼓,足边也围着连鼓。古代民间相信雷神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文人笔记中,常记有大雷雨时雷神用雷电轰击不孝子和作恶多端之人的情节,反映出人们对雷神既存敬畏心理,又希望他主持正义的愿望。 闪电的速度很快,人们常用它来形容行动迅速。秦始皇有七匹名马,其中一匹叫作“追电”,是说这匹骏马跑得很快,快到能追上闪电了。西汉的汉文帝也有骏马九匹,其中一匹是赤红色的,跑起来像一道赤色的闪电,名叫“赤电”。 电、申、神在字源上都源于闪电的“电”字。 “电”是个象形字,它是闪电划过天空发光的样子,中间夹杂着雨点。金文加了一个“雨”字,闪电总是在下雨时出现。 我们知道,电是能的一种,包括负电和正电。中国的古人已经对此有了一种朴素的认识,《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电”说:“电,阴阳激耀”。 “莫”字古老的意思就是太阳落山的时间,傍晚。眼看着太阳一点点落入草丛中,天色暗了。后来这个字被假借去表示否定,它原来的意思就用另外加一个“日”字的“暮”字来表示了。 “莫”字后来被假借为否定词,当“不”讲了。 日在木(树)下是“杳”字,就是太阳(日)已经落在树后边去了,“杳”字本义为天色已暗。 日在木(树)上是“杲”字,就是太阳(日)已经升到比树还高了,“杲”字本义为明亮。 “东”字是“日”和“木”组合而成,表示“日”升到树木的半中腰,指东方。 甲骨文的“春”字,左边是表现了太阳从草地上升起来的景象,右边描绘草木破土而出的样子,整个字就是一小幅阳光煦暖、绿草萌发的春光图。 春是一年四季中的一季,中国农历中一年的一天是春节。这是中国人每年要过的隆重的节日,人们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地欢度新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希望,春天又开始新的劳作。 春是生命勃发、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们常用“春”来比喻生机。也用它形容男女的情爱,《诗经》里面说:“有女怀春。”那是在讲一位少女情窦初开! 在中国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方的时候,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夏”在甲骨文中,是一个手持斧钺的威武高大的人。小篆“夏”,也是一个人形,手中没拿东西。 夏有“大”的意思,从暮春进入到夏天时,我们注意观察树木就会发现,新绿的幼芽很快长成了大大的叶子,夏天的万物都显得盛大起来。因而古时候称大国也用“夏”。指称包括所有地方的疆域之大也用“夏”,这就滋生了“诸夏”“华夏”等词。 中国本来是指中原地区,与周围的少数部族相对,又叫作“华夏”。华夏是中国的别称。此外,夏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二季,是季节名。 夏还是中国4000年以前的朝代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中国历史从夏朝开始迈入“青铜时代”。夏朝的开国者大禹也是上古禅让制的统治者。他治理好了当时严重危害国计民生的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成为领导者勤奋忘我、与人民共同努力除灾谋福祉的典型而流传了数千年。

内容简介

本书将汉字置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之中, 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物候、礼仪、文化等各个方面, 以新鲜的见解和丰定的资料深刻论述了汉字的文化意义和字里的“天地乾坤”。

目录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