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基于高校和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项目的实证研究

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基于高校和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项目的实证研究

1星价 ¥35.0 (7.0折)
2星价¥35.0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3402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25页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11734020 ; 978-7-5117-3402-0

本书特色

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高等学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以来,各参与高校和工程科研院所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强强联合,结合行业需求和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导师组形式联合培养博士生,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和高水平工程项目实践锻炼,促进了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教结合、协同创新。本书基于科技人力资本的视角考察了试点工作在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心理资本、社会资本、邻近性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探讨了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发展的外部组织条件以及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联培试点工作主管部门、参与单位、指导教师等营造良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提供依据。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科技人力资本的视角考察了试点工作在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结合心理资本、社会资本、邻近性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 探讨了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发展的外部组织条件以及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以期为联培试点工作主管部门、参与单位、指导教师等营造良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提供依据。

目录

目录
自序
**章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研究概况


(一)国内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概况

(二)国内联合培养研究生目标定位的研究概况

(三)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概况

(四)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目标定位的研究概况

(五)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相关研究小结
第三章科技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及拓展


(一)科技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

(二)科技人力资本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三)科技人力资本的内部构成要素分析

(四)科技人力资本发展的外部组织条件

第四章研究模型构建


(一)校所联培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的发展机制模型

(二)研究假设
第五章邻近性、合作程度与联培博士生社会资本的关系


(一)校所联培的典型模式及其网络结构特征

(二)量化研究设计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博士生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外部环境条件、博士生社会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研究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结束语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贤伟,1985年生,贵州大方人。201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工程教育、教育心理学。近年来,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心理与行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为执笔人撰写的研究报告《高等学校与工程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案例研究》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马永红,1966年生,安徽安庆人。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质量组专家,国务院学位办GCT研究组专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研究工作。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等基金类课题及委托项目,并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在《管理世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