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铁生作品精选 -典藏版

包邮史铁生作品精选 -典藏版

1星价 ¥21.2 (7.6折)
2星价¥21.2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481932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554819326 ; 978-7-5548-1932-6

本书特色

史铁生的文字关怀人类生存境遇,尤其指精神处境的途径,力图以一种美学的立场,在贴近灵魂的话语方式上,表达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权利的思考。 史铁生著的《史铁生作品精选(典藏版)(精)》分为“人物”“情感”“随想”“命运”四辑。收录了《孙姨和梅娘》《想念地坛》《合欢树》《宿命》等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著有小说、散文、随笔等,曾先后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史铁生的作品以其诗性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阅读,是学习语言及表达的重要途径。阅读文学作品并可以培养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加深思想的力度。而阅读经典,则是阅读中的阅读,它使阅读事半功倍。  《史铁生作品精选(典藏版)》为史铁生选集读本,从史铁生著作中精选出适宜中学生阅读的篇章,分为“人物”“情感”“随想”“命运”四辑。

目录

**辑 人物
一个人形空白
八子
珊珊
小恒
B老师
兄凳
孙姨和梅娘
悼路遥

第二辑 情感
我与地坛
想念地坛
我21岁那年
墙下短记
合欢树

第三辑 随想
爱情问题
没有生活
随笔十三
给李健鸣的兰封信(之一、之二)

第四辑 命运
宿命
命若琴弦
展开全部

节选

  《史铁生作品精选(典藏版)》:  我没见过我应该叫他“姥爷”的那个人。他死于我出生前的一次“镇反”之中。  小时候我偶尔听见他,听见“姥爷”这个词,觉得这个词后面相应地应该有一个人。“他在哪儿?”“他已经死了。”这个词于是相应地有了一个人形的空白。时至今日,这空白中仍填画不出具体的音容举止。因此我听说他就像听说非洲,就像听说海底或宇宙黑洞,甚至就像听说死;他只是一个概念,一团无从接近的虚缈的飘动。  但这虚缈并不是无。就像风,风是什么样子?是树的摇动,云的变幻,帽子被刮跑了,或者眼睛让尘沙迷住……因而,姥爷一直都在。任何事物都因言说而在,不过言说也可以是沉默。那人形的空白中常常就是母亲的沉默,是她躲闪的目光和言谈中的警惕,是奶奶救援似的打岔,或者无奈中父亲的谎言。那人形的空白里必定藏着危险,否则为什么它一出现大家就都变得犹豫、沉闷,甚至惊慌?那危险,莫名但是确凿,童年也已感到了它的威胁,所以我从不多问,听凭童年在那样一种风中长大成中国人的成熟。  但当有一天,母亲郑重地对我讲了姥爷的事,那风还是显得突然与猛烈。  那是我刚刚迈进十五岁的时候,早春的一个午后,母亲说:“太阳多好呀,咱们干吗不出去走走?有件事我想得跟你说了。”母亲这么说的时候我已经猜到,那危险终于要露面了。满天的杨花垂垂挂挂,随风摇荡,果然,在那明媚的阳光中传来了那一声枪响。那枪声沉闷之极。整个谈话的过程中,“姥爷”一词从不出现,母亲只说“他”,不用解释我听得懂那是指谁。我不问,只是听。或者其实连听也没听,那枪声隐匿多年终于传进这个下午,懵懵懂懂我知道了童年已不可挽留。童年,在这一时刻漂流进一种叫作“历史”的东西里去了,永不复返。  母亲艰难地讲着,我唯默默地走路。母亲一定大感意外:这孩子怎么会这么镇静?我知道她必是这样想,她的目光在我脸上小心地摸索。我们走过几里长的郊区公路,车马稀疏,人声遥远,满天都是杨花,满地都是杨花的尸体。那时候别的花都还没开,田野一片旷然。  随后的若干年里,这个人,偶尔从亲戚们谨慎的叹息之中跳出来,在那空白里幽灵似的闪现,犹犹豫豫期期艾艾,更加云遮雾罩面目难清——  “他死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吧?别说他没想到,老家的人谁也没想到……”  “那年他让日本人抓了去,打得死去活来,这下大伙儿才知道他是个抗日的呀……”  “后来听说有人把他救了出去。没人知道去了哪儿。日本投降那年,有人说又看见他了,说他领着队伍进了城。我们跑到街上去看,可不是吗?他骑着高头大马跟几个军官走在队伍前头……”  “老人们早都说过,从小就看他是个人才,上学的时候门门儿功课都**……可惜啦,他参加的是国民党,这国民党可把他给害了……”  “这个人呀,那可真叫是先知先觉!听说过他在村儿里办幼儿园的事吗?自己筹款弄了几间房,办幼儿园,办夜校,挨家挨户去请人家来上课,孩子们都去学唱歌,大人都得去识字,我还让他叫去给夜校讲过课呢……”  “有个算命的说过,这人就是忒能了,刚愎白用,惹下好些人,就怕日后要遭小人算计……”  “快解放时他的大儿子从外头回来,劝他快走,先到别的地方躲躲,躲过这阵子再说,他不听嘛……他说我又没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共产党顺天意得民心那好嘛,我让位就是,可是你们记住,谁来了我也不跑。我为什么要跑?”  “后来其实没他什么事了,他去了北京,想着是弃政从商踏踏实实做生意去。可是,据说是他当年的一个属下,给他编造了好些个没影儿的事。唉,做人呀,什么时候也不能太得罪了人……”  “其实,只要躲过了那几天,他不会有什么大事,怎么说也不能有死罪……直到大祸临头他也没想到过他能有死罪……抓他的时候他说:行啊,我有什么罪就服什么刑去。”  这里面必定隐匿着一个故事,悲惨的,或者竟是滑稽的故事。但我没有兴致去考证。我不想去调查、去搜集他的行迹。从小我就不敢问这个故事,现在还是不敢——不敢让它成为一个故事。故事有时候是必要的,有时候让人怀疑。故事难免为故事的要求所迫:动人心弦,感人泪下,起伏跌宕,总之它要的是引入入胜。结果呢,它仅仅是一个故事了。一些人真实的困苦变成了另一些人编织的愉快,一个时代的绝望与祈告,变成了另一个时代的潇洒的文字调遣,不能说这不正当,但其间总似拉开着一个巨大的空当,从中走漏了更要紧的东西。不是更要紧的情节,也不是更要紧的道理,是更要紧的心情。因此,不敢问,是这个隐匿的故事的要点。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