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3790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7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04379016 ; 978-7-5043-7901-6

内容简介

  《中国抗战广播史料选编》收集了1931年到1945年期间中国抗战广播历史资料。其中第1部分收集了1931年到1937年间的抗战广播史料;第2部分收集了南京、上海和南方的抗战广播史料;第3部分收集了北京、天津和北方的抗战广播史料;第3部分收集了重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抗战广播史料;第4部分收集了台湾和港澳地区的抗战广播史料。今年为日本侵华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全国抗战爆发8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作者选编了这本选集献给关注广播领域抗战活动的人们。

目录

**部分 抗战广播书摘
(一)
《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实》节选
救亡呼声响四方
围绕西安事变的“广播战”
罗家伦“无话可说”的话
冯玉祥大声疾呼
防空宣传和日军轰炸
告别金陵西迁重庆
“重庆之蛙”大振声威
共产党人的呐喊
向日本人广播
庆祝“联合国日”
蒋介石夫妇对美国的一次广播
宋美龄对美国的一次特别广播
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一周年
“美国祈祷日”和于斌大主教
吴保丰的道路
重庆——南京——东京*重要的广播
战后“接收”
“还都”南京
(二)
《中广四十年》节选
(十一)赶装洛阳中波台
(十七)筹设强力短波台
(十八)正音压制东洋声
(二十)殉国三烈士
(二十一)播音集募爱国捐
(二十二)首度拆毁中央台
(二十三)六十千瓦昆明台
(二十四)重庆的XGOA
(二十五)抗战期间广播网
(二十六)敌伪所建广播网
(二十七)合作制造收音机
(二十八)广播器材修造所
(二十九)西南国门迎器材
(三十)巴山夜雨赶计划
(三十一)协助军中播音总队
(三十二)创设电波研究所
(三十三)骤闻日本投降
(三十四)胜利前夕中广概况
(三十五)东进北上办接收
(三十六)抗战期间沪地民营台动态
(三十七)复员声里回故乡
(三)
《中国民营广播史》节选
第三章各为其“主”
第四章汇入抗战的洪流
(四)
《中国宗教广播史》节选
第三章战时宗教广播的转型
(五)
《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节选
一、上海各广播电台
二、江苏·南京·中央广播电台
三、湖北·汉口市广播电台
四、湖南·湖南(长沙)广播电台
五、广东·广东广播电台
六、广西·桂林、粤西广播电台
七、四川·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
八、云南·昆明广播电台
九、陕西·西安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第二部分 抗战广播文汇
(一)
对于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茅盾
从舞台到播音室/廖沫沙
广播剧运动的“前哨战”/于伶
郭沫若为抗日救亡呐喊/张晓红
碧血红心映孤岛/张义渔李飞罗义俊
国际主义广播战士——绿川英子/赵玉明
抗战时期的XGOA和YGOY/万宪李忠禄
我在XGOY的片断回忆/周存爱
抗战时我到重庆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何允
宋氏三姐妹对美广播/陈廷一
抗战收音轶闻/张彦黄文轩
战斗在敌伪广播电台/刘新
在上饶广播电台的日子里/范小梵
在重庆广播日本投降消息/靳迈
偷播日本投降的新闻/谭宝林
蒋介石发表“八一五”抗战胜利广播讲话前后/安平
胜利还都与我国广播事业/吴道一
(二)
**座红色广播电台/傅英豪
延安台早期日语广播的回忆/毛动之等
我所听到的天皇的广播——回忆当时的延安/【日】野坂参三
恢复播音的日日夜夜/傅英豪
哈尔滨广播电台诞生前后/赵乃禾
记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林明
争取日侨合作创建人民广播/白全武
关于承德新华广播电台的回忆/【日】酒井重作

第三部分 抗战广播讲演选载
第五次广播演说:告日本军阀/马相伯
在西安广播电台的广播词/张学良
抗战与觉悟/郭沫若
中国走向民主的途中/宋庆龄
新生活运动与抗战/邵力子
争取更大的新的胜利/周恩来
二期抗战的重心/周恩来
全国同胞起来粉碎伪组织/冯玉祥
抗战以来中国工业的进展/曾昭抡
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广播讲演/毛泽东
孙中山与中国的民主——为在美国举行的孙中山纪念日所作的广播演说/宋庆龄
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蒋介石

第四部分 其他抗战广播史料选载
(一)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战时广播电台统一管理办法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拟订播音工作要点和外国语广播宣传大纲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国际宣传部第二次部务会议记录
《申报》关于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更改外国语播音时间的报道
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等团体关于呈请恢复播送救亡歌曲签名单
(二)
失陷地区民众宣传办法纲要(摘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各省普设收音机及运用办法
各省政府设立收音员训练班办法大纲
防止沦陷区民众参加伪组织宣传办法(摘录)
抗战期中之广播宣传
(三)
陕甘宁边区每日广播
新华社启事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四月一日开始播音放送中共中央重要文件等
中共中央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台广播的指示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摘录)
一九四一年工作总结(摘录)
延安广播电台即日开始广播

第五部分 抗战广播大事年表
中国抗战广播大事年表

第六部分 附编
(一)
中国抗战广播史略/赵玉明
日本侵华广播史略/赵玉明
(二)
从零起步从细入手开展抗战广播史研究/赵玉明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评赵玉明主编《日本侵华广播史料选编》/庞亮
一块沉甸甸的基石——评赵玉明教授《日本侵华广播史料选编》/高铁军
抗战时期国人的“广播战”研究/谢鼎新
抗战时期彭乐善的《广播战》研究/谢鼎新
从抗战史研究看抗战广播史研究/高铁军
全面认识抗战历史大力弘扬抗战精神/赵玉明
对日皇裕仁《终战诏书》的剖析/赵玉明

第七部分 参考书目及参考文目
参考书目
参考文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抗战广播史料选编》:  围绕西安事变的“广播战”  西安广播电台的设备人员,均来自河北广播电台。这座河北广播电台位于北平市,1934年10月下旬试播,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功率虽小,却已为日本方面所不容。彼时华北局势日益危急,日本步步进逼,向国民党提出无理要求:罢免抗日将领,解散排日机构,撤退军事力量,取消河北党政机关。面对日方的蛮横无理,国民党当局居然忍气吞声,一一做出退让。次年6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电告坐镇北平的何应钦:河北省各党部即日起卸牌撤退。于是,国民党河北省各党部,平、津两市党部均奉命结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存在仅七个月的河北广播电台也就于1935年6月中旬打点动身,同东北军一起,撒到西安,在西安南院门陕西省党部内改建为西安广播电台。1936年5月完竣,6月下旬试播,8月1日才正式成立,至当年12月12日,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西安广播电台台长叫王劲,字中权,江苏无锡人,早年交大出身,同中广处、中央广播电台领导人吴保丰、吴道一、范本中等为前后期同学。他原为中央广播电台工程师,建设75千瓦大电台时,曾同刘振清赴德国监造机器。他奉命到北平主持河北广播电台台务时,目睹日军气焰逼人,国民党忍辱退让,早已心存不满,常常溢于言表。1935年6月奉命撤退,曾抛洒了一掬热泪。  正是由于这般原因,王劲等人对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积极拥护。于是,西安广播电台便成了张、杨的喉舌。他们亲自到西安广播电台发表广播演说,向全国人民反复说明事变真相和解释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这样,就形成了西安广播电台同中央广播电台对垒的局面。南京方面大肆宣扬要“出师讨伐”,西安电台则于12月15日和16日播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针锋相对的广播讲话。  张学良将军在广播中,痛陈国难危机,晓以利害,义正辞严地表示了不为任何压力所惧,必欲促成团结抗日的决心:“……东北沦陷已经五年了,华北也几乎名存实亡,西北的危机也一天比一天地加深,整个中华民国眼看就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了。我们的隐痛,已经到了*后关头!近来国际情势越发危急,我们再不起来向我们*大的敌人反攻,恐怕以后再没有机会了。”“学良追随蒋委员长多年,为公为私,实在不忍坐视蒋委员长……走上自误误国路上去,不得不实行*后的诤谏,希望蒋委员长有*大的反省。”“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一切办法决诸公论。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若有不顾舆情,不纳忠言,一味施行强力压迫者,即全国之公敌。我们为保存国家民族一线生机打算,不能不誓死周旋,决不屈服于暴力之下。即不幸而剩一兵一卒,也必用在抗日疆场上……”  杨虎城将军的广播讲话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他说:“……这次举动完全出乎救国救亡的热诚。我们的愿望是在抗日的旗帜下,全国同胞一致团结,不但不分派别,即就是不抗日的,我们也希望唤醒他们来抗日。”“我们就是剩一兵一卒,必用在抗日疆场上,虎城也是这个决心。只要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争得生存,为功为罪,虎城是不计较的……”  在那风风雨雨的日子里,眼看内战一触即发。中央广播电台频频散发出“讨伐”的火药味,广播了各地将领“请缨出师”的消息。在此情况下,西安广播电台即由曾扩情播出一篇广播讲话。这位曾扩情,正是在日本人的强大压力下,于1935年6月1日被北平军分会撤去政治训练处处长职务的,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和国民党的步步退让深有体会。他系黄埔军校出身,在军界中有不少同学、朋友。他当时任“西北剿总”政训处处长,负责“剿共”军队的政治训练工作,以“绝对拥蒋”和“坚决反共”。为思想灌输的主要内容;并负责监视和调查东北军、西北军官兵的思想行动。事变发生后,他看到张、杨胸怀坦荡,人民群众坚决支持,特别是中共方面豁达大度,完全以民族利益为重,思想起了重要变化。于是,曾先生来到西安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大意是:蒋委员长在张副司令和杨主任关心照顾下,很为平安。西安事变是一个政治事件,只要南京方面派有关人员来西安,同张、杨两将军开诚协商,问题就会得到迅速解决。特别呼吁黄埔校友要信赖张副司令,万不可各走极端……  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到达西安以后,非常关心电台的宣传工作,于百忙中亲自审阅每周宣传纲要,并指示中共地下党员搞好广播宣传。为了向国外听众开展宣传,西安广播电台决定开办英语节目,但苦于尚无合适人选。为此,周恩来请正在西安的著名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女士协助。这位女记者欣然应允,和当年担任英国报纸记者的新西兰人贝特兰合作,承担起该台英语广播任务。  当时的西安广播电台的功率并不大,只有500瓦(呼号XGOB,1290KC)。然而机器性能极佳,传播很远,特别是到了深夜,就连南京、上海一带也能收听,使广大民众了解真相,理解张、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所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影响。  ……

作者简介

  赵玉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山西汾阳人,1936年出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9年毕业后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至今,曾任新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中共党员。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学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主编兼主要撰稿人)、《中国现代广播简史》及《赵玉明文集》(三卷本),主编有《中国广播电视图史》《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日本侵华广播史料选编》《中国抗战广播史料选编》《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上、下)、《广播电视简明辞典》《广播电视辞典》《中国广播电视人物词典》《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及《周恩来题词集解》(特邀主编)、《周恩来题词记事暨研究文集》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的科研项目。所著(含参与编著)的教材、专著、论文和主编的广播电视工具书曾在教育部(国家教委)、国家广电总局(广电部)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主办的有关论著评选中多次获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学科(首届)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会长,原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编委等。2007年退休后获本校首批“突出贡献教授”称号。2009年获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出版荣誉证书,同年获中国传媒大会“金长城传媒奖·共和国60周年60名传媒影响人物”证书。2010年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证书。2011年捐赠获奖所得在本校设立“赵玉明教授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奖助学金”。  新世纪以来先后获四个国家一级学会和两个二级学会的表彰,其中有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首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评选“十佳”之-(2001年)。中国老教授协会颁发的“老教授科教工作优秀奖”(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称号(2013年)。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二届“终身成就奖”(2016年)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2008年)。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杰出年鉴工作者”称号(2015年)。    艾红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致力于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一项(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进行中);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基金课题数项。个人专著有《中国民营广播史》《中国宗教广播史》《新时期电视新闻改革研究》《(新闻联播>研究》等;参著、参编有《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图史》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13年10月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