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60613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1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306061393 ; 978-7-306-06139-3

本书特色

本书关注宗教与艺术关系、文学与文化关系以及建构文化诗学问题,集中体现了作者以文化视野开拓与深化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的突出成果。全书的内容包含:①探讨宗教艺术的含义、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以及宗教艺术世俗化倾向所导致的审美创造,探索佛教美学思想及其佛教对中国文艺美学的影响。②着重表现作者从文化背景去考察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性成果,探索古代文论现代化转换的实现途径。③从跨学科与文化学角度对文艺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文化研究的本土化等问题做了积极而有启发性的探讨。④呈现作者对文化诗学批评的构想,并展示从文化诗学角度所做的文本批评实践,体现了作者对文化诗学构建的贡献。

内容简介

1.为进一步宣传、推介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作用,推动本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了“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文库”,本书为该文库 (系列二)10本中的一种。 2. 本书作者在宗教与艺术、中国古代文论、宗教与文化、城市文学与诗学、文化产业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是我国文艺美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本自选集的出版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目录

《蒋述卓自选集》目录 学术自传 / **部分 佛教与中国文学、宗教与艺术关系选辑 宗教与山水结合的历史文化考察 / 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美学思想 / 中古志怪小说与佛教故事 / 试论佛教美学思想 / 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 / 宗教艺术的含义 / 试论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 / 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 / 第二部分 中国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选辑 把古代文论放到中国文化背景中去考察研究 / 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 / 说“飞动” / 中国古典文论表达方式的东方特性 / 论中国古代诗学的原创意识 / 多维视野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 新时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30年述评 / 反思与求变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 第三部分 文艺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选辑 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 / 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关系初议 /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功能与原则 / 论艺术与市场的张力关系 / 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 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 / 从学术史学角度看王元化的意义 / 第四部分 文化与文学评论选辑 走文化诗学之路 ——关于第三种批评的构想 / 批评的专业化与批评的品格 ——兼论文学批评与学术机制的关系 / 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 ——关于“打工文学现象” / 城市文学:21世纪文学空间的新展望 / 论洛夫中、后期诗歌的禅意走向及其实验意义 / 论史铁生作品的宗教意识 / 华文行走文学的文化功能 / 附录 蒋述卓主要著述目录 / 后记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述卓:1955年生,广西灌阳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文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ji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暨南大学学报》主编、文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校党委书记。学术兼职有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艺奖、中国文联第七届文艺评论奖(论文类)特等奖,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