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南生传

包邮杨南生传

1星价 ¥49.6 (7.3折)
2星价¥49.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913728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2,324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15913728 ; 978-7-5159-1372-8

本书特色

杨老先生治学严谨,深受大家的爱戴,是大家尊敬的前辈和师长。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涉及到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机械化工、复合材料、仪器仪表,等等,他从理论分析入手解决工程问题,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项的攻关,吃透了一个个的关键技术,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科学方法让大家叹服。 科研上他严格要求,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严苛的要求,确保了一次次成功,也培养了年轻科研人员“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碰到年轻人问问题,他总是耐心详细解答,同时还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年轻人的想法,鼓励年轻人多想多干。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杨南生先生对固体动力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科学成就, 回顾和总结他个人的成长规律, 记录和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凝聚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断激励着航天后辈, 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 奋力创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目录

引言
**章 回归祖国茁壮成长
1.异国他乡出生
2.回国童年飘荡
3.舅舅的影响
4.胸怀实学报国心
5.音乐为媒

第二章 海外学成报效祖国
1.英国留学深造
2.步入婚姻殿堂
3.为新中国鼓与呼
4.回国曲折路

第三章 践行夙愿实业兴国
1.建设汽车工业筹备组
2.**辆“解放”牌汽车问世
3.初为人父
4.“一汽”邀请出席庆典

第四章 转战航天奠基筑梦
1.导师钱学森
2.人造卫星研制计划
3.在中科院力学所
4.神秘的“1001”设计院

第五章 开拓中国探空火箭
1.纪念碑后的故事
2.迁址上海,创建上海机电设计院
3.平易近人,诲人不倦
4.重逢王希季
5.催生T-5探空火箭
6.研制T-7M模型火箭
7.舔犊之情
8.江湾“碉堡”热试车
9.在南汇老港竖起发射架
10.研制T-7气象火箭
11.迎接毛主席视察
12.研制应用型生物火箭

第六章 从无到有,开创中国固体火箭事业
1.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任命书
2.欣逢人造卫星重上日程
3.踩着“固体**芯”的脚印
4.与肖淦和西安三所的渊源
5.一场灾难铭刻在心
6.走马上任四分院
7.845厂协作,攻克拦路虎
8.中国固体事业的“头生子”

第七章 战略转移内蒙古艰苦创业
1.移师内蒙,直面考验
2.艰苦生活,磨砺意志
3.由小到大新征程
4.保护对象,未免冲击
5.荒漠走单骑
6.息怒,为事业不计毁誉
7.风趣幽默,爱在群众心中

第八章 给**颗人造卫星有力一推
1.接重任,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发动机
2.敢担当,挖药挽救发动机
3.失败面前,坦然应对
4.有力一推,拉开中国航天时代大幕
5.毛泽东主席接见四院代表

第九章 破惯例展开“巨浪一号"研制
1.喜迎四院首项总体任务
2.摈弃惯例,一步下海
3.总体撤走,四部归一院
4.专注发动机,模样研制获成功
5.复杂局面中,推出返回式卫星制动发动机

第十章 为高性能固体火箭研制奠基
1.奔赴三线开辟新天地
2.研制成功“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
3.狠抓预先研究,夯实前进基础
4.维护团结和谐,用心良苦

第十一章 甘作人梯育英才
1.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2.博学醉艺的典范
3.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4.发扬民主,细微之处显真情
5.卸任,步入新起点
6.**批研究生导师
7.永远的导师

第十二章 风雨人生不问高
1.父女情深
2.教子莫忘知识就是力量
3.久别重逢全家团聚
4.爱妻驾鹤,悲痛蚀心
5.小乌离巢,孤独降临
6.重度鹊桥,幸福晚年
7.火箭专家进拼世界
8.一世英名,两袖清风

第十三章 思思念念心系航天
1.鞠躬尽瘁事航天
2.八十寿辰,四院叙情怀
3.“民间聚会”显真情
4.思念绵绵,关怀备至

第十四章 含笑西去音容永驻
1.*后的微笑
2.在大海中永生
3.一笔巨大的财富
4.南四栋,一个筑梦的地方
5.竖起两座高峰
杨南生年谱
杨南生主要论著
参考文献
特别鸣谢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杨南生传》:  1.异国他乡出生  在福建省南部,东对厦门的海湾,有个龙海县(旧称海澄县),这座被世人誉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千年古城,留有朱熹、郑成功等将相的足迹。这里有闻名天下的东郊步月、北岸含烟、锦水归帆、河埭蛙鼓等景观,与金门岛、太武山隔海相望,有着“白云深处”梦一般的情怀。  这里是杨南生祖籍所在地,而杨南生却出生在异国他乡。  杨南生的父亲杨允修(又名杨永修),系缅甸华侨,从小在缅甸、新加坡一带求学,中学时期被福州名门萨氏家族后裔萨君陆(又名萨幼实)所开办的“闽省华侨公学”录取,成为该校的首期学员。  杨南生的母亲萨本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作为福州名门望族的后代,她六岁起就在私塾念书,而且秉性倔强,年幼时坚决不肯缠足,幸而父亲萨君陆开明,才让她成为福州**个“天足少女”。九岁时,她女扮男装,与弟弟们一同进人福州第二公立男小读书,还动员家人一起把头发剪短。十三岁时,福州女子师范开设,她即考入该校继续读女中。  萨本祥的父亲萨君陆,是少数民族著名诗人萨都剌(色目人,属蒙古族)的后裔,祖上是随元朝迁入福建的盐商。清末时期,萨君陆曾留学日本,期间因参加“反帝制”革命运动,被他母亲电报催促辍学回到中国。萨君陆在福州任闽省视学官期间,曾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赴南洋各地视察华侨学校,回国时,带回11名华侨学生(其中就有杨允修),在福州北后街开没补习班,讲习中文。一个学期后,校名定为“闽省华侨公学”。  萨本祥的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妇女。萨本祥曾在她的自述中写遘“我母亲善做绣花鞋,紧紧的,强迫我穿,幸我父亲比较开通,替我解放}{J来了。”  萨本祥是家中老大,性格活泼热情,青年时期遇见在父亲中学读书的杨允修,心中喜爱就大胆追求。与她感情甚笃的二弟萨本栋还曾当过他们情书的秘密传递人。  1913年,杨允修考上福建华侨留日训练班,东赴日本明治大学学习银行会计专业。萨本祥也想去日本留学,祖母不肯,她便“哭了十数天与她斗争,始获如愿”,随后前往日本东京的日本女子大学学习家政。  1918年7月,杨允修夫妇回国完婚。婚后他们再度返回日本,继续完成学业。  1921年,杨允修在日本完成学业,携全家一起回到缅甸仰光,受聘于仰光华侨中学,担任该校第二任校长。  1921年12月29日,杨允修夫妇迎来了他们的**个儿子,他们为他取名“杨南生”,意为“在‘南洋’缅甸出生”的孩子。这个小生命的降临,给杨氏家族带来了莫大的喜悦。  杨南生出生后不久,父母决定带他回到中国的土地,希望他在那里茁壮成长。  1923年,杨允修夫妇携子一同回到故土中国。  2.回国童年飘荡  回国初期,杨允修辗转于福建与北平之间,由于居无定所,父亲就将“顽劣”的杨南生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他识字。到了入学年龄,则把他寄养在北平外祖父家里。  几年后,杨允修终于定职于北平国立图书馆,担任日文编辑。后又曾在清华大学兼教日语,同时业余编纂《日华字典》。他们夫妇一共养育了四个子女:  长男,杨南生,1921年生于缅甸仰光(取“南洋’’之意)。  长女,杨燕生,1924年生于北平(取“燕京”之意)。  次男,杨福生,1926年生于福州(取“福州”之意)。  次女,杨平生,1929年生于北平(取“北平”之意)。  杨南生小学上的是教会办的“育英”学堂,开始接受早期的英语教学。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光大部分都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有十多年的时间,他们都是和外祖父一家一起居住在北平东城区东单三条一幢三层的小红楼里。所以,杨南生和弟弟妹妹们与他们的外祖父和舅舅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作者简介

  伏萍,女,大学本科中文系毕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职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航天四院文学协会会长。《东方散文》《灞上》《百花岭》杂志编委。先后在《延河》《散文选刊》《中外文摘》《两岸经贸》《西安晚报》《诗刊教学版》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万字,部分作品被国外译介。  出版个人诗集《夏天的微笑》、散文集《生命的叶子》,主编航天四院职工作品集《肩膀上的日子》《骊人如歌》等,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荣登“2016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