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图像卷-中华图像文化史-下

包邮佛教图像卷-中华图像文化史-下

1星价 ¥68.3 (3.4折)
2星价¥68.3 定价¥1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90494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17904946 ; 978-7-5179-0494-6

本书特色

《中华图像文化史•佛教图像卷(下)》主要介绍了隋唐五代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的佛教图像,内容包括此两个时期佛教历史背景与佛教概况、佛教图像生产、佛教图像构成、佛教图像传播,并详细介绍了各时期独特的佛教图像与信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简介

本书延续了佛教卷上卷的编写思路和体系,主要分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两个时期来对中华文明的瑰宝——佛教图像加以详尽地介绍,内容涵盖了这两个时期佛教历史背景、独特佛教图像与信仰,以及佛教图像的生产、构成、传播等。书稿语言流畅,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极具历史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三编 隋唐五代时期的佛教图像 第十八章 佛教历史背景与佛教图像概况 **节 隋唐五代佛教历史背景 一、隋唐五代政治文化 二、隋唐五代佛教 第二节 隋唐五代佛教图像 第十九章 佛教图像生产 **节 供养人 第二节 制作者与生产机制 一、名家与工匠 二、画行与画院 第三节 敦煌画稿 一、敦煌画稿发现的意义 二、敦煌画稿与敦煌图像 三、有待分析的问题 第二十章 佛教图像构成 **节 龙门石窟图像 第二节 敦煌石窟图像 一、隋代 二、初、盛唐时期 三、吐蕃统治时期 四、归义军时期 第三节 四川石窟图像 一、川北石窟 二、川中石窟 第二十一章 佛教图像传播 **节 佛殿窟图像传播 一、莫高窟第45窟形制与图像 二、两种观瞻视角 三、莫高窟第45窟图像传播的意义 第二节 变相与变文讲唱 一、敦煌变文的讲唱仪轨 二、配合变文讲唱的变相 三、变相意义的传播 第二十二章 净土图像与信仰 **节 弥勒净土与药师净土图像 一、弥勒净土图像与信仰 二、药师净土图像与信仰 第二节 西方净土图像的发展与演变 第三节 西方净土图像与信仰 第二十三章 密教图像与信仰 **节 初唐时期龙门石窟的密教图像 第二节 法门寺地宫密教图像与晚唐密宗 第二十四章 观音菩萨图像与信仰 **节 观音主尊身份的凸显:观音经变的演变 一、隋代观音经变 二、唐代观音经变的发展 三、新式观音经变的出现 第二节 主尊身份的强化:密教观音图像的兴盛 一、十一面观音图像 二、千手千眼观音图像 三、不空羂索观音与如意轮观音图像 第三节 观音信仰的兴盛:显、密观音图像的融合 一、显、密观音图像的相互借鉴与影响 二、显、密观音图像之间的组合 第二十五章 文殊、普贤菩萨图像与信仰 **节 乘狮文殊与乘象普贤图像组合的形成 第二节 文殊、普贤菩萨图像的发展 第三节 新样文殊与五台山化现图 一、新样文殊 二、五台山化现图 第二十六章 佛教图像本土化 **节 本土艺术形式的借用:屏风式图像 一、屏风式图像的起源 二、屏风式图像与变文 第二节 富有本土特色的行道僧图像 一、画史文献记载的行道僧图像 二、行道僧图像的起源 三、唐代行道僧图像 小结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于向东,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佛教美术史、图像史领域研究。自2007年以来,完成国家教育部项目“五至十世纪中国佛教美术的艺术成就”研究;完成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一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隋唐佛教图像与信仰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