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分
5分
5分
包邮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文化
1星价
¥65.6
(3.5折)
2星价¥65.6
定价¥19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949***(三星用户)
不错的书啊
学海堂是由有名汉学家阮元于道光五年在广州城北粤秀山创办的书院,以专重经史训诂为宗旨,是清代很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本书描述学海堂改变了广州的精英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背景相映;尽管学海堂占有垄断地位,但在广州城内或在三角洲腹地,仍存有其他诸多广府文人认同的文化生产基地。本书通过考察文化学术各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与地理上的认同现象,来展示十九世纪早期与中叶广州的社会文化景观和地方文化政治状况。
2024-01-15 18:47:3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236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00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218123646 ; 978-7-218-12364-6
内容简介
学海堂是由有名汉学家阮元于道光五年在广州城北粤秀山创办的书院,以专重经史训诂为宗旨,是清代很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本书描述学海堂改变了广州的精英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背景相映;尽管学海堂占有垄断地位,但在广州城内或在三角洲腹地,仍存有其他诸多广府文人认同的文化生产基地。本书通过考察文化学术各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与地理上的认同现象,来展示十九世纪早期与中叶广州的社会文化景观和地方文化政治状况。
目录
超越地方史的华南研究(中译本序)
译者说明
致谢
引言
跨地区的、本土的与都市的背景
文字生产:调和论与地方性
叙事框架
**章 都会气象与自成一隅:省城与珠江三角洲
多元化的广州的新来者
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岛屿型乡镇和开阔沙田
结论
第二章 谢兰生的城市:嘉庆十五年至道光十年间(1810一
1830)广州文化精英的日常社会活动
谢兰生和广州的流动世界
文人和赞助他们的商家
广州的书院和教师
文学会社与竞赛
结论
第三章 广州城的新地标:学海堂创建,嘉庆二十五年至
道光十年(1829-1830)
学海堂的古学考试
学海堂应试者的多元化网络
山堂:书院的建造
差异的话语:赞美学海堂
结论
第四章 重塑文化景观:历史,诗词,选集
本地历史
本地题材的诗歌
选集一:罗学鹏与《广东文献》
选集二:谭莹与《岭南遗书》
结论
第五章 危机与重建中的学海堂、省城和珠江三角洲
新一代的延续性
与腹地相遇
重新确立城市文人文化
城市与腹地的重建策略
在重建中发展学海堂
进化中的书院系统与学海堂
结论
第六章 一位“江南客”:陈澧与广州的“汉宋调和论”
考证学实验
平衡江南与广州的身份认同
转型:陈澧对考证学的批评
“朱子好考证之学”
广州重建与考证学工程
结论
第七章 朱“九江”:另类身份认同与珠江三角洲
对省城的批判
九江乡
九江的宗族
儒林书院的士绅自治
朱次琦的广州教育与九江能动性
朱“九江”及其对广州城的批判
书写本土:族谱,选集,历史
结论
第八章 学海的思考:一个多元化式家庭的流动性
与身份认同
流动性与城市精英
文本生产与本地身份认同
新时代的流动性与身份认同
学海堂学长,道光六年至同治二年(1826一1863)
参考书目
中文
英文
日文
索引
译後记
附录一 学海堂志
附录二 学海堂考
附录三 《学海堂集》目录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