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29670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1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02967000 ; 978-7-5029-6700-0
内容简介
上海市崇明岛有1300多年的历史,岛民们在田间耕作、出海捕鱼、海上航运等实践中为了适应和改变生产及生活条件,必须了解和掌握天气、气候的变化。岛民们把日常发现的天象、物象与实际天气变化联系比较,逐渐领悟其中的关系,经过反复观察,反复比较,逐步积累,不断演化,才逐渐变成现在顺口好念、易记好背、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的天气谚语,这些天气谚语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几百年来,崇明人娴熟的看天本领令人惊叹,这些天气谚语开始在江、浙、沪一带传播,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对崇明人高超的看天本领表示信服,给予“崇明人猜天”的美誉。 陶振夫先生既是一个在收集农业气象谚语上倾注了50多年心血的痴人,也是一个在长期的天气预测上实践了40多年的预报狂人。他是一名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浙江上虞市人,1963年7月毕业于北京气象专科学校(现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年制专科班,被分配到上海市气象局工作,同年11月下基层锻炼,到上海市崇明县(1992年被撤销,现属浦东新区)气象局从事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工作,1965年调到上海市川沙县气象站工作,1968年调上海市陈家镇气象站任负责人,1975年调到上海市崇明县气象局任预报科负责人,1985年评上工程师职称,担任气象科技咨询中心主任,且为上海市气象学会会员、上海市崇明县气象学会副理事长。1998年又因工作需要调上海市闵行区气象局工作,2002年退休。 他工作不久便利用工作间隙及节假日,下农村,走访农民,收集天气谚语,在近40年的时间里,拜几十名农民为师,虚心学习,认真求教,共收集到天气谚语及农业气象谚语2600多条。 他在浦东川沙气象站四年工作时间里,不间断收集天气谚语,在渔民那里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有500多条。 他还利用出差等机会,多次验证收集到的谚语,并询问了江、浙、沪一带的农民,发现基本类似,尤其是长三角的平原地区,气候差不多,因此,天气谚语也通用。这可能也是崇明人“猜天”本领的名声传至江、浙、沪一带的原因。 他多次使用天气谚语,参加上海市气象局天气预报会商会,例如1967年3月15日天气预报会商会上,他运用谚语“立春有雨春阴多,春寒多雨水”“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息”制作后期天气预报,获得好评。
目录
一、二十四节气谚语
二、四季农时谚语
三、种子的谚语
四、播种的谚语
五、育秧的谚语
六、保苗的谚语
七、土壤的谚语
八、耕耘的谚语
九、水利的谚语
十、积肥的谚语
十一、施肥的谚语
十二、锄草的谚语
十三、防治病虫害的谚语
十四、田间管理的谚语
十五、收获的谚语
十六、植树造林的谚语
十七、牧、副、渔业的谚语
附录一 农事歌谣
附录二 气象常识
附录三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后记
作者简介
陶振夫,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浙江上虞市人。1963年7月毕业于北京气象专科学校,被分配到上海市气象局工作。50多年来收集了3000多条气象谚语,完整保存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收集到的原始天气谚语及看天经验。2014年6月被命名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气谚语及其应用代表性传承人”。
-
流行草花图鉴
¥4.8¥13.0 -
马蹄实用栽培和加工技术
¥12.8¥32.8 -
花史左编
¥22.8¥68.0 -
齐民要术之语言特色研究
¥10.1¥26.0 -
禽病鉴别诊断与防治-(第2版 )
¥4.8¥11.0 -
南方菜园月月农事巧安排
¥3.9¥10.0 -
玉米生产技术大全(第二版)
¥50.6¥80.0 -
农业推广
¥41.1¥68.0 -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及投入机制研究——以典型稻麦区为例
¥66.0¥100.0 -
药食同源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
¥31.8¥54.0 -
现代糯高粱绿色生产技术
¥34.6¥60.0 -
土壤农化分析 第三版
¥37.3¥55.0 -
城眼观乡:农业中国的农村怎样成了国家问题(1908—1937)
¥64.4¥88.0 -
高粱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32.5¥45.0 -
大豆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22.0¥35.0 -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
¥22.0¥35.0 -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44.1¥88.0 -
樱桃番茄新品种新技术
¥24.6¥38.0 -
常见树木图鉴
¥14.0¥48.0 -
土壤肥料
¥21.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