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87015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3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68701532 ; 978-7-5687-0153-2
内容简介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不重视教学设计工作,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学活动将难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学设计将极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效率,促进人才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它较少采用静态知识传授的方式,而更多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施教学,这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只有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使课程的教学设计切实有效。 本课程组成员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实际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需求较为了解,深深意识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以往的研究和实践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质和特性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和实践,教材编写主要遵循如下理念: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课程的组织以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侧重活动形态的课程设计与开发,避免以往教材理论比重偏高、受学科课程取向影响较大的弊端。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适用对象主要是:(1)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学生;(2)-线中小学心理教师;(3)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教育科研人员。 基于上述理念和诉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内容体系分为如下三大部分:**部分:**章、第二章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问题概述;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第三部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与评析。
目录
**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概念界定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
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三、心理健康教育隐蔽课程
四、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课程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结构体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缘起、现状与趋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缘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趋势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论基础
一、现代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团体动力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四、群体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社会学理论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社会学属性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依据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步骤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设计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构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设计要求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要素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设计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设计概述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形式设计
……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第六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案例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案例
第八章 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 1.课程设计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中首要的原则是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理论依据。同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以严谨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成长为目标。心理学理论应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主题的确定、团体组成的技术、单元的设计、实施的程序、活动形式的选择、互动分享的策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由特定的理论指导的。那些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产生影响的心理学理论来源甚广:在班级辅导中,为促进心灵互动、诱发成长,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理论,如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技术、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及TA沟通分析等都可以是支撑课程的基础;在主题选择及单元设计上,则要依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确定;针对特定的辅导领域,则要以特定的辅导理论为基础。例如在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辅导时,在设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可以依据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Gottfredson职业抱负发展理论以及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的重要观点和技术,而在以促进学习动机为主题的辅导课程中,成就动机、成败归因等相关理论可以发挥作用。2.主题的适宜性。主题适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主题不能脱离实际,高高在上,不能太抽象化,一定要贴近学生,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他们在每一阶段都有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学习习惯的养成、勤奋感的获得以及基本人际关系的培养的关键阶段。而到了中学,学生开始出现人际交往困惑、青春期困惑、情感困惑、家庭冲突、职业抱负等问题。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状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塑造健全人格。另外,在选取主题时还要结合本学校和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充实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目的是要切实处理学生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和冲突,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 3.主题的连续性。针对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辅导,均由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和一系列的单元主题构成,系列主题之间衔接性强,相互促进,都是大主题的特定构成方面。每一个小的单元主题需要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完成。单元主题与综合性主题可以是总分的关系,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单元主题要更加明确具体。例如,对于考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系列单元主题可以依次设计如下:(1)战胜复习逃避;(2)做一个勤快的复习者;(3)大目标与小目标;(4)你所害怕的事情正是你的潜能所在;(5)考前看不进去书怎么办;(6)拥抱紧张情绪;(7)学会放松——系统脱敏训练;(8)考试遇到难题如何应对;(9)如何防止考场上的粗心大意;(10)如何排除考场上的干扰;(11)如何克服考前失眠。 4.内容的科学性。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形式和内容上比较自由,这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但必须遵循科学原则,要“言之有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流程包括创设情境、心灵外化、情感体验、交流分享、重新调整、行为实践、泛化延伸。而在交流分享和重新调整的环节往往格外需要把握内容的科学性。学生的交流分享得出的很多观点、思路和建议并非完全正确,对于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心理教师更应该及时介入,加以纠正。所谓的“价值中立”倾向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甚大,而且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这就可能导致一些看似正确的法则对于某些人或者某个年龄层次的群体不一定适用。再者,心理教师在获取信息时,一定要仔细考证,同时也要通过合理的渠道获取资料,以保证内容观点的准确性,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尽量不要引入课程教学中,或者至少是批判地接受。 5.内容的精炼性和理解性。作为一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有短暂的45分钟时间,而需要完成一个单元主题的辅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主题的核心要素,切忌重复哕唆,灌输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在于体验,所以评价此课程的重要标准不是“知多少”,而是“懂多少”。例如,在“心理银行”的课程中,增加“心理银行”的储蓄方法极多,而在一次课中,教师只需提取几种重要的方法加以演练。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解性是要保证知识的浅人深出,符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尤其是不能过多地引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应该采用较为通俗的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当然,也并非完全排斥专业术语,有时,好的专业术语的使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样以“心理银行”为例,为了促进学生对人际关系中的互惠互利的理解,课程的题目就是“我的心理银行”,“心理银行”的存款即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价值地位,可以通过利他行为而增值,通过损人自私行为而消费,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心理银行”,并学会增加“储蓄”。 6.互动活动与主题的切合性。互动活动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举足轻重,但其本质上是要通过互动使心灵外化,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分享,获取体验,并得到升华。有些教师为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趣味性,为活跃气氛而用很多活动及游戏,但这些活动或游戏针对性并不强,甚至活动与所教主题毫无关联。结果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烘托主题,娱乐性超越了价值性,学生收获少。所以,如何选择与主题很好吻合的互动活动、如何开展互动、互动的时间如何控制都是值得思考的。 ……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