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法律文化研究

包邮大众法律文化研究

¥36.3 (7.4折) ?
1星价 ¥36.3
2星价¥36.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4153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4页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66415387 ; 978-7-5664-1538-7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背景, 从大众法律文化的概念、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对中国的法治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首先, 全书通过对大众法律文化概念进行辨析, 系统描述了大众法律文化从西方兴起并在全球扩展的历史现象 ; 其次, 全书从立法、司法和法治教育三方面, 突出考察、分析大众法律文化兴起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具体影响。

目录

序 言
一、研究的现状与述评
二、研究思路与内容提要

**章 从大众文化到大众法律文化
一、什么是大众文化
二、大众文化与法律的“联姻”:呈现在大众文化中的法律题材
三、为什么是大众法律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组成部分的大众法律文化

第二章 法律文化结构中的大众法律文化
一、大众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
二、大众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
三、大众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
四、大众法律文化与精英法律文化
五、大众法律文化与主导法律文化
六、大众法律文化与民间法律文化

第三章 大众法律文化在当下中国的兴起
一、大众法律文化在当下中国兴起的原因
二、当下中国大众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如何面对大众法律文化:对大众法律文化在当下中国兴起的基本态度

第四章 大众法律文化兴起与立法
一、法律文化与立法
二、大众法律文化兴起对立法的积极影响
三、正确对待大众法律文化兴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大众法律文化兴起与司法
一、司法与文化
二、大众法律文化兴起对当下中国司法实践的特殊影响
三、以大众法律文化兴起为背景的司法改革路径审视

第六章 大众法律文化兴起与法治教育
一、法治教育检讨及法律文化的意义
二、大众法律文化兴起对当下中国法治教育所造成的影响
三、如何面对: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第七章 中国未来的大众法律文化建设
一、中国的法治发展及对大众法律文化建设的要求
二、文化自信及其视域下的大众法律文化建设
三、当下中国大众法律文化建设现状评析
四、未来大众法律文化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大众法律文化研究》:  (三)其他法律题材的大众文化形态  除了商业电影、商业电视以外,现代流行小说甚至游戏动漫作品中亦能找到“法律”的身影。  1.法律小说  区别于传统小说,作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流行小说并不是专为精英人士、知识分子的喜好而设计和打造的文化作品,其在形式和内容上更符合大众口味——或者以畅销书的面目出现,或者登载在时尚杂志上。  现代流行小说家对法律题材往往情有独钟,侦探小说、犯罪小说甚至成为独立的流行小说类型。譬如,早在1901年,针对有人对侦探小说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切斯特顿就专门撰写并发表了《为侦探小说一辩》-文,在该文中,切斯特顿指出侦探小说有好坏之分,而好的侦探小说是通俗文学中*早的、唯一表现出现代生活之诗意的形式。  “二战”以后,法律题材的流行小说进一步繁荣,甚至有所谓的专门“法律小说家”——约翰·格里森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仅1994年,格里森姆的新旧作品就有4部上了畅销榜,对此,一贯以保守严肃著称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发表专栏文章进行评论:“上飞机的乘客人手一卷格里森姆的小说,仿佛这成了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规定。”①而《今日美国》报道则认为,1993年夏天被采访的高级经管人员中,有一半以上都在读格里森姆的小说,他的读者群的年龄从10岁一直到96岁②。  2.法律题材的游戏动漫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起,游戏动漫一跃成为重要的大众文化形态。以动漫为例,虽然传统认为,动漫仅仅是针对少年儿童的主力休闲产品,然而随着网络的兴起,到了20世纪90年代,整个动漫的观众定位已经与之前的认识发生了巨大不同——漫画、动画的受众已经从单纯的儿童观众衍生到成人等多个观众层次,而各类专门针对少男少女的少年热血动漫、少女美形动漫、成人动漫等作品则相继面世,获得巨大成功。  必须看到,游戏动漫同样高度关注法律题材——在现代游戏动漫作品中,我们不但能发现法官、警察、盗贼、律师等与法律直接相关的人物角色高频次出现,还能找寻到专门的“法律类”的游戏动漫产品——日本的“侦探动漫”是这方面的代表。  ……

作者简介

  吕明,安徽合肥人,教授,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法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先后在《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