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1945-1956-西伯利亚的罪与罚-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问题研究

- ISBN:97875203217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2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520321754 ; 978-7-5203-2175-4
本书特色
本书利用苏联解密档案、俄日学界*研究成果、日本战俘回忆录等资料,及对亲历者访谈的形式,对“二战”后日本战俘入苏过程、战俘营的建立、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利用及遣返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本书绪论部分介绍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与综述。*章介绍了苏联地区日本战俘营的建立过程、地域分布及基本情况。第二章探讨了苏联战俘管理当局对日本战俘的粮食供给、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及死亡处理等日常管理问题。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战犯审判与战俘营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四章对日本战俘的劳动利用进行了全方位研究。第五章对日本战俘的前期集中遣返过程和后期集中遣返过程进行了研究。*后为结语、参考文献、大事记、主要译名对照表和后记。
内容简介
1945年9月到1946年4月,苏联实际上从上述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移送了50余万名日本战俘到苏联各地从事原木采集、矿藏采掘、铁路与公路修筑劳动等各种形式的劳动利用。从1946年年底起,苏联开始陆续遣返日本战俘归国,到1956年两国签订《苏日共同宣言》,实现关系正常化为止,日本战俘才基本被遣返完毕。在此期间,日本战俘遣返工作经历了前期集中遣返和后期集中遣返两个阶段。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问题是战后苏日关系史中重要问题,由此引发的苏日两国政府、民间以及国际社会间的争论至今从未终止。本文利用苏联解密档案、俄日学界*新研究成果、苏联地区日本战俘经历者回忆录、以及对当事人访谈等形式,对战后苏联政府对日本战俘的入苏过程、区域分布、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利用及遣返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
目录
作者简介
赵玉明 助理研究员,1984年生于湖北省当阳市。硕士、博士师从张建华教授,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受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公派留学一年半。2013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二战”后苏日关系史、当代俄罗斯外交研究,工作语言为俄语、英语、日语。已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学刊》等杂志发表中俄文论文十余篇,另有被采用内部研究报告若干篇,2014年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二战后战胜国美苏对战败国日本条约安排与执行的影响(1945—1956)”。
-
(平装)二战战史
¥17.1¥45.0 -
民众政府
¥9.5¥2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冲动的美国
¥44.2¥69.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新政治科学
¥10.4¥2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
¥8.0¥22.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中国的民主
¥5.9¥18.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共产党宣言
¥7.3¥19.8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