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从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学视点

包邮论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从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学视点

1星价 ¥61.8 (6.3折)
2星价¥61.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19467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5页
  • 出版时间:2007-08-01
  • 条形码:9787030194671 ; 978-7-03-019467-1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从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学视点论述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几章,*章主要是从地球进化的历史角度米分析蓝藻对地球生命系统的贡献;第二章简要说明人类活动的历史过程对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发生的影响;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是从生源要素(特别是磷)的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同际上流行的用于解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N/P比学说,这里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与pH之间的关系,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与释放及其控制因子等;第七章分析水体中两个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蓝藻和水生高等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第八章介绍鱼类与蓝藻水华的关系,重点介绍利用鲢、鳙控制有毒蓝藻水华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第九章综述蓝藻水华的成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学视点论述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几章,**章主要是从地球进化的历史角度米分析蓝藻对地球生命系统的贡献;第二章简要说明人类活动的历史过程对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发生的影响;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是从生源要素(特别是磷)的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同际上流行的用于解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N/P比学说,这里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与pH之间的关系,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与释放及其控制因子等;第七章分析水体中两个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蓝藻和水生高等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第八章介绍鱼类与蓝藻水华的关系,重点介绍利用鲢、鳙控制有毒蓝藻水华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第九章综述蓝藻水华的成因。

目录

前言 **章 蓝藻概述 一、蓝藻细胞的一般特征 二、地球生命系统起源与蓝藻作为*古老的光合产氧者的证据 三、蓝藻对地球生物圈形成的关键作用以及光系统的进化 四、蓝藻的非释氧光合作用和异养生活能力 五、蓝藻的光合色素 六、结语 第二章 人类活动、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 一、自然界中的水资源和氮、磷循环 二、人类活动与富营养化 三、沉积物记录富营养化历程 四、富营养水体藻类水华频发 五、结语 第三章 蓝藻水华与N/P比学说 一、影响蓝藻生长的因子及形成水华的蓝藻 二、蓝藻的固氮作用 三、N/P比学说 四、武汉东湖的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五、低N/P比是蓝藻水华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 六、浅水湖泊营养水平对内源P负荷的波动影响 七、结语 第四章 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利用及对pH的影响 一、碳循环 二、溶解性无机碳的形态 三、长江流域水体中溶解性无机碳的优势形态 四、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利用及对pH的影响 五、浮游植物生物量/生产量与水体pH的相关关系 六、结语 第五章 沉积物中的磷及其释放 一、水系统中的含磷化合物 二、沉积物中磷的形态 三、土壤/沉积物中磷的固定 四、pH对沉积物中磷释放影响的早期实验或野外研究 五、pH和氧化还原电位对沉积物的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六、结语 第六章 Fe-P、Ca-P和Al-P与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关系 一、沉积物中磷释放速率与磷形态的关系 二、沉积物中Fe-P/Ca-P比与磷释放的关系 三、影响沉积物中Fe-p/Ca-P比变化的因素 四、富营养化对巢湖沉积物中Fe-P、Ca-P和Al-P含量的影响 五、富营养化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中Fe-P、Ca-P和Al-P含量的影响 六、水中铁的形态及沉积物中铁与磷的结合比例 七、结语 第七章 蓝藻与水生高等植物 一、蓝藻对水生高等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 二、水生高等植物对篮藻的化感抑制作用 三、水生植物对蓝藻的其他生态学影响 四、浅水湖泊中浊水和清水稳态之间的转换 五、结语 第八章 鱼类与蓝藻水华 一、蓝藻水华对自然水体中鱼类的影响 二、蓝藻水华的控制措施 三、鲢和鳙的自然分布与摄食特性 四、在太湖梅梁湾进行的利用鲢、鳙控制蓝藻水华的实验研究 五、为何鲢、鳙对有毒微囊藻水华抗性很强? 六、结语 第九章 蓝藻水华的成因 一、食物网的复杂性与蓝藻水华的可预测性 二、水温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影响 三、蓝藻的光捕获特性及光能利用效率 四、pH与蓝藻水华 五、微量元素与蓝藻水华 六、氮、磷与蓝藻水华 七、蓝藻与竞争者和牧食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