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

包邮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

¥22.6 (5.4折) ?
1星价 ¥22.6
2星价¥22.6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9473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5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301294734 ; 978-7-301-29473-4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清代六个时期,阐述历代重要史学名著包括“四史”“三通”及史评等等,除记叙编著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体例、史学评价外,并旁及多种相关的典籍,或作为补充,或加以比较,务求能把中国古代史学的概略面貌,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
本书论述内容力求繁简得当,同时尽量参考新近的研究成果。重要项目用图表加以说明,每章均有注释,另附史籍中经典文本作为阅读材料;书末附参考文献,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线索。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清代六个时期,阐述历代重要史学名著包括“四史”“三通”及史评等等,除记叙编著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体例、史学评价外,并旁及多种相关的典籍,或作为补充,或加以比较,务求能把中国古代史学的概略面貌,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    本书论述内容力求繁简得当,同时尽量参考新近的研究成果。重要项目用图表加以说明,每章均有注释,另附史籍中经典文本作为阅读材料;书末附参考文献,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线索。

目录

**章导论:中国历代史学著作及其体例

**节史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中国历代史学概说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

第二章先秦名著:史学起源和初期发展

**节《尚书》:*早的文献汇编

第二节《春秋》:*早的编年体史书

第三节《左传》:*早的史学名著

第四节《竹书纪年》《国语》《战国策》

第三章历代正史:“二十六史”内容概要

**节“二十六史”的编撰情况

第二节先秦两汉三国史

第三节两晋南北朝隋史

第四节唐五代史

第五节宋辽金元史

第六节明清史

第四章司马迁与《史记》:**部纪传体通史

**节司马迁生平与《史记》成书经过

第二节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动机

第三节《史记》的内容和体例

第四节《史记》的材料来源

第五节《史记》的优点和缺点

第六节《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

第五章班固与《汉书》:**部纪传体断代史

**节班固生平与《汉书》成书经过

第二节《汉书》的内容和体例

第三节《汉书》的贡献和影响

第四节后世对《汉书》的批评

第五节《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第六章西晋时期:陈寿与《三国志》

**节陈寿生平和《三国志》成书经过

第二节《三国志》的内容和材料来源

第三节《三国志》的评价

第四节《三国志》裴松之注

第七章南北朝时期:范晔与《后汉书》

**节范晔生平和《后汉书》成书经过

第二节《后汉书》的内容

第三节《后汉书》的评价

第八章刘知幾与《史通》:**部史评

**节刘知幾生平和撰写《史通》的目的

第二节《史通》的内容和主张

第三节《史通》的评价

第九章历代政书:从“三通”到“十通”

**节政书类史书概说

第二节《通典》及其续编

第三节《通志》及其续编

第四节《文献通考》及其续编

第十章杜佑与《通典》:**部典制通史

**节杜佑生平和撰写《通典》经过

第二节《通典》的内容和体裁

第三节《通典》的评价

第十一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部编年体通史

**节司马光生平和《资治通鉴》成书经过

第二节《资治通鉴》的内容和体例

第三节《资治通鉴》的评价

第四节有关《资治通鉴》的著作

第五节《资治通鉴》的续编

第十二章郑樵与《通志》:综合历代史料的通史

**节郑樵生平和《通志》成书经过

第二节《通志》的内容与史学观点

第三节《通志》的评价

第十三章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创纪事本末体

**节《通鉴纪事本末》的成书经过

第二节《通鉴纪事本末》的内容编排

第三节纪事本末体的价值

第四节其他纪事本末体史籍

第十四章马端临与《文献通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

**节马端临生平和《文献通考》著书目的

第二节《文献通考》的内容和编纂方法

第三节《文献通考》的评价

第十五章明末清初:划时代的史学著作

**节黄宗羲与《明儒学案》

第二节顾炎武与《日知录》

第三节王夫之与《读通鉴论》

第四节顾祖禹与《读史方舆纪要》

第十六章乾嘉时期:清代三大考史名著

**节钱大昕与《廿二史考异》

第二节王鸣盛与《十七史商榷》

第三节赵翼与《廿二史劄记》

第四节清代三大考史名著的比较

第十七章六经皆史: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节章学诚的生平和学术

第二节《文史通义》的内容和主张

第三节《文史通义》的评价

第四节刘知幾与章学诚的比较

第十八章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从理论到方法

**节“新史学”的倡导及其发展

第二节史学理论著作

第三节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史学方法论

第五节史学史著作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佳荣,毕业于新亚书院历史系,先后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士、日本广岛大学文科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教育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史、明清小说史、东亚近代史及中日关系,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