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2408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11页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109240803 ; 978-7-109-24080-3
内容简介
武夷岩茶(大红袍)因其制作工艺特殊而在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茶文化热,大红袍更是受到广泛的喜好,但消费者、爱好者对岩茶制作工艺充满好奇,为此作者对武夷岩茶现代制造工艺的配套技术和岩茶产品的评价技术开展研究,一一写出研究文章,形成一本主题突出,体系清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武夷岩茶制造工艺读本,供茶叶研究人员、大中院校茶学专业学生、茶叶生产技术人员、制茶师傅、茶文化爱好者以及涉茶工人、农民阅读。全书收入文章29篇,约13万字。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篇 武夷茶历史与传统制作技艺
武夷奇茗冠天下千年茶史满篇香
论武夷红茶制作工艺的起源
论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
传承、创新与形成条件
论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
武夷岩茶焙火工艺的传承、创新与独特作用
第二篇 武夷岩茶现代制作工艺
论武夷岩茶制作方式的重大转变
武夷岩茶制作章法之研究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与制作境界之研究
静置,武夷岩茶品质形成的基本工艺
第三篇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研究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再研究
武夷岩茶的冷做青与热做青
堆青的科学道理
岩茶做青中的转折性气味
水分盈亏对茶香发越的影响
精心营造做青环境为做青创造好条件
第四篇 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论烘焙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武夷岩茶传统烘焙技艺
焦糖香味的炖火工艺
第五篇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之配套技术
武夷岩茶采摘技术研究
萎凋,武夷岩茶制作之基础工艺
武夷岩茶炒青与揉捻技术
武夷岩茶精制技术
第六篇 武夷岩茶的评价技术
武夷岩茶茶味之研究
武夷岩茶香气香味分类
爽口,岩茶好茶味的评价标准
浅谈泡茶、品茶之学问
再议泡茶、品茶之学问
也谈岩韵
武夷茶产业危机与对策
浅议乌龙茶加工机械的研发与实践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二
前言
**篇 武夷茶历史与传统制作技艺
武夷奇茗冠天下千年茶史满篇香
论武夷红茶制作工艺的起源
论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
传承、创新与形成条件
论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
武夷岩茶焙火工艺的传承、创新与独特作用
第二篇 武夷岩茶现代制作工艺
论武夷岩茶制作方式的重大转变
武夷岩茶制作章法之研究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与制作境界之研究
静置,武夷岩茶品质形成的基本工艺
第三篇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研究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再研究
武夷岩茶的冷做青与热做青
堆青的科学道理
岩茶做青中的转折性气味
水分盈亏对茶香发越的影响
精心营造做青环境为做青创造好条件
第四篇 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论烘焙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武夷岩茶传统烘焙技艺
焦糖香味的炖火工艺
第五篇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之配套技术
武夷岩茶采摘技术研究
萎凋,武夷岩茶制作之基础工艺
武夷岩茶炒青与揉捻技术
武夷岩茶精制技术
第六篇 武夷岩茶的评价技术
武夷岩茶茶味之研究
武夷岩茶香气香味分类
爽口,岩茶好茶味的评价标准
浅谈泡茶、品茶之学问
再议泡茶、品茶之学问
也谈岩韵
武夷茶产业危机与对策
浅议乌龙茶加工机械的研发与实践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意生,1945年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制茶高级工程师,现任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岩茶研究所工程师。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发电厂电气部分
¥34.6¥58.0 -
植物进化的故事
¥19.9¥59.0 -
数控车工
¥5.9¥11.5 -
小家电使用与维修
¥4.3¥11.5 -
低空无人机集群反制技术
¥82.6¥118.0 -
数据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技术
¥63.4¥79.0 -
手术机器人导航与控制
¥127.4¥169.8 -
汽车车身构造与修复
¥30.7¥45.0 -
群目标分辨雷达初速测量技术
¥42.4¥69.0 -
秸秆挤压膨化技术及膨化腔流道仿真研究
¥40.6¥55.0 -
NVH前沿科技与工程应用
¥109.7¥159.0 -
电力系统分析
¥23.8¥38.0 -
继电保护原理
¥30.4¥49.0 -
不确定条件下装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应用
¥60.4¥99.0 -
孟山都的转基因之战
¥39.0¥69.0 -
船舶分段装配
¥58.6¥80.0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退化系统剩余寿命智能预测技术
¥54.4¥89.0 -
火星探测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
¥59.8¥98.0 -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系列丛书 工程结算与决算 第2版
¥37.4¥56.0 -
融合多源信息的设备退化建模与剩余寿命预测技术
¥59.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