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仫佬族文化的生态智慧

包邮仫佬族文化的生态智慧

1星价 ¥15.8 (5.9折)
2星价¥15.8 定价¥27.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1538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1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105153824 ; 978-7-105-15382-4

内容简介

当生态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当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越来越显示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蕴藏的特别意义,对生态美学的具体范畴和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从中挖掘和总结出各种可能的生态美学资源成为这门新学科建设中必须完成的工作。而在生态美学研究的诸多具体范畴和问题中,民族生态美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这不单因为人的社会构成也是民族的社会构成,人类的各种知识与智慧是各民族知识与智慧的汇总,更因为人的生态生存本身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明显的民族特色与地方差异性。为此,讨论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生态美学的任何具体范畴和问题,一旦离开了具体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其话语的根基。应该说,在各民族文化中挖掘和梳理生态美学资源,是生态美学学科建构工作中基础的环节,这主要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态生存除了受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其文化遗产的影响,是文化直接塑造并培养了人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又*终催生人们的审美标准,比如审美价值判断、审美趣味、审美态度、审美理想等。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观念;没有人的观念,一切与审美活动相关的认识、判断、态度就无法生成,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美学或生态美学这样的学科。 文化的这种重要性,促使我们在对生态美学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时,很有必要对文化及其所包涵的意义进行梳理。从“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发展演变看,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由“文”和“化”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在古代,“文”与“纹”同,*初指宇宙中的事物运行、变化留下的“纹路”“痕迹”。“理”与之通,所以称“纹理”。对应于天空中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留下的痕迹,谓之“天文”;对应于地面或地下事物运行、变化留下的痕迹,谓之“地理”。“文”后来与具体事物结合,出现不同的“文”的指义,如“花纹”“指纹”“木纹”“石纹”等。再后来与“章”“彰”(指条理清晰的图案)合用,遂有“文章”之说。“化”可当动词用,也可当名词用。当动词用时,指“变化”。“文化”就指各种“纹路”“痕迹”的变化,如水流的变化,日月运行轨迹的变化等;当名词用则指“变化的状态”,“文化”即指各种“纹路”“痕迹”变化的状态,如石墨化、盐碱化等。

目录

自 序 引论 **节 关于仫佬族 第二节 仫佬族文化的主要形态 第三节 开展仫佬族文化生态智慧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上编 物质文化与生态智慧 **章 顺应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 **节 生命可贵,自然为大 第二节 顺时劳作,靠山吃山 第二章 感恩自然的反哺情怀 **节 感恩天神 第二节 饮食禁忌 第三节 为牛过生日 中编 制度文化与生态智慧 第三章 社会组织与宗族传承 **节 同族异宗,以“冬”为帜 第二节 信守族规,传承有序 第四章 聚族而居,族心相连 **节 以族为界,同“冬”不婚 第二节 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第五章 因境生俗,以俗化民 **节 婚恋习俗及其生态智慧 第二节 节庆文化及其生态智慧 第三节 依饭节与仫佬族民族心理的建构 第四节 教育理念及其生态智慧 下编 精神文化与生态智慧 第六章 宗教信仰及其生态智慧 **节 仫佬族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 仫佬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智慧 第七章 文学艺术及其生态智慧 **节 仫佬族神话中的生态智慧 第二节 仫佬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智慧 第三节 仫佬族民歌中的生态智慧 第四节 仫佬族散文中的生态智慧 第五节 仫佬族小说中的生态智慧 第六节 仫佬族戏剧中的生态智慧 第七节 仫佬族谚语中的生态智慧 附录一:汉文化对仫佬族文化的影响 附录二: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对仫佬族文化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大西,壮族,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教授。从事写作学、美学、文 艺理论教学与研究二十余年。在《社 会科学战线》《南方文坛》《文艺理论 与批评》《美与时代》等刊物发表论 文60余篇,出版有《慧眼看世界》 《红尘中有你》《五个人的天堂》等理 论及文学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