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诗言志辩(朱自清自编文集)
朱自清任教清华时为授课而作的诗论专著,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缜密,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541017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55410171 ; 978-7-5554-1017-1
内容简介
《朱自清自编文集:诗言志辩》为朱自清诗论专著。2018年为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70周年,为广陵书社推出《朱自清自编文集》丛书作为纪念。
《朱自清自编文集:诗言志辩》为其中一种,梳理了上自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从理据角度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朱自清在书中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缜密,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
目录
序
诗言志
(一)献诗陈志
(二)赋诗言志
(三)教诗明志
(四)作诗言志
比兴
(一)毛诗郑笺释兴
(二)兴义溯源
(三)赋比兴通释
(四)比兴论诗
诗教
(一)六艺之教
(二)著述引诗
(三)温柔敦厚
正变
(一)风雅正变
(二)诗体正变
关于《诗言志辨》
节选
西方文化的输入改变了我们的“史”的意念,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学”的意念。我们有了文学史,并且将小说、词曲都放进文学史里,也就是放进“文”或“文学”里;而曲的主要部分,剧曲,也作为戏剧讨论,差不多得到与诗文平等的地位。我们有了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这是我们的**部文学专史或类别的文学史。新文学运动加强了新的文学意念的发展。小说的地位增高,我们有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词曲差不多升到了诗里,我们有刘毓盘先生的《词史》,虽然只是讲义,而且并未完成,还有王易先生的《词曲史》。民间的歌谣和故事也升到了文学里,“变文”和弹词等也跟着升,于是乎有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在中国的文学批评称为“诗文评”的,也升了格成为文学的一类。陈中凡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仅后于《宋元戏曲史》,但到郭绍虞先生的那一本出来,才引起一般的注意,虽然那还只是上卷书。
从目录学上看,俗文学或民间文学的歌谣部分虽然因为用作乐歌,早得著录,但别的部分差不多从不登大雅之堂。词曲发展得晚,著录得也晚。小说发展虽早,从前只附在子、史两部里,我们所谓小说的小说,到明代才见著录。诗文评的系统的著作,我们有《诗品》和《文心雕龙》,都作于梁代。可是一向只附在“总集”类的末尾,宋代才另立“文史”类来容纳这些书。这“文史”类后来演变为“诗文评”类。著录表示有地位,自成一类表示有独立的地位;这反映着各类文学本身如何发展,并如何获得一般的承认。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散文作品有《欧游杂记》《匆匆》《春》《绿》《你我》《背影》等;另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5¥28.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2.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