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怀臻演讲集

罗怀臻演讲集

1星价 ¥294.0 (7.0折)
2星价¥294.0 定价¥4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475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59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208147560 ; 978-7-208-14756-0

本书特色

《罗怀臻演讲集》,全书分三卷:理论卷、实践卷、教学卷。理论卷并非纯粹的逻辑论证或论文,而多为戏剧理论的、戏剧发展的、戏剧规律的、戏剧现象的、戏剧现状的和戏剧“问题”的专题讲座;实践卷是以他及其他剧作家的作品分析为主要内容,演讲一些代表性作品的诞生过程;教学卷并非纯技术的编剧法,而是讲述优秀的剧作应该怎样创作。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三十年来上海乃至全国戏剧改革发展的历程和作者个人的发展经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他的“传统戏剧现代化”与“地方戏剧都市化”的戏剧理论。

目录

1•理论卷 序:在世纪的交汇点上/1 戏曲的属性/1 传统戏曲百年来的三次转型和当代转化/13 重建中的中国戏剧 ——“传统戏剧现代化”与“地方戏剧都市化”/30 跨进21世纪的中国戏曲/40 “都市戏曲”的创作实践与理念形成/54 传统戏曲的文化自信/66戏曲文学的时代性/72 成都:中国戏曲的“九三年”/79 80年代的戏剧情结/88 当代中国戏剧创作现状与前瞻/94 种植传统戏曲的当代记忆/109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戏曲/120 在创新中继承/135 戏曲现代化散论/156 复兴中的海派戏剧/176 让戏剧重新回到城市/190 上海与武汉:“码头对码头”的访问/206 当代都市文化先进性的思考/210 都市戏曲与上海文化/224 传统戏曲在现代媒体中的传播 ——一台晚会所传达出的文化思考/230 昆曲复苏:我们怎么与传统相处/237 与时代和城市同行的中国昆剧/243 我与上昆的戏缘/250 剧本创作是戏曲焕发新生命的基础/256 戏曲艺术如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259 当代戏曲创作六问/263 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之我见/269 我对戏剧评论的期待/275 从“青评班”到“西湖论坛”/292 文艺评论的现代文化立场/296 我所期待的舞台美术/307 当前舞台艺术创新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320 淮剧进沪百年:敢问路在何方/334我对上海淮剧的新期待/340 东北戏剧的历史文化记忆/344 地方戏曲的“现代性表达”与“地域性传承”/351 中国戏剧版图上的岭南戏曲/360 现代化进程中的潮汕戏曲保护/364 大豫剧所唤醒的民族原乡记忆/380 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戏曲/385 2•实践卷 完成你的代表作•表演篇/1 完成你的代表作•创作篇/22 作为时代记录的戏曲文学/45 戏剧文学精神的当代表现/54 给戏文专业学生的建言/86 戏曲文学创作的深层况味/96 戏剧影视创作的文学意识/121 舞台艺术的文学性/134 我们缺的是剧作家,不是编剧匠/144 我的创作之旅/152 剧作的诞生/170 角色的诞生/185 “青编班”剧本讲评/198 “青导班”作品讲评/213 从讲坛到剧场——当代戏剧创作现状问答/225 上海:先要做深源头,才能做强码头/24 6上海文化:从优秀中催生卓越/254 青春性与戏曲创新——从《越女争锋》说起/263 发扬昆曲的美学精神/269 以离乱之世写离合之情——越剧《董小宛与冒辟疆》排演阐述/273 永不言败的戏曲情结——罗怀臻访谈/281 我的坚守:伴随改革成长的戏剧30年/287 剧作家的坚守——罗怀臻访谈/293 一部滇剧代表作的诞生——关于《水莽草》的师生对话/297 三人一席谈——中国戏曲:在时代的转折点上/306 三人一席谈——中国戏曲在当代的思考/324 重新崛起中的陕西戏剧——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访谈/341 生命的一甲子——纪念上海剧协成立60周年有感/349 由衷的敬意——我看北京人艺的演出/352女战士徐棻/356 2011:中国戏剧的“孟冰年”/360 姚金成:诚恳的写作者/364 考量陈涌泉的三个维度/369 喻荣军:上海“城市剧场”的无冕之王/378 可爱的时安兄/381 朱恒夫和他的当代戏曲研究/383 才女•美女•侠女——评《赵忱文集》/388 吕瑞英的意义/392 瑞虹的坚持/401 李青:一位戏曲演员艰苦卓绝的坚守/413 汪荃珍:恁哥对俺妹的期望/418 贾文龙的担当/424 向熊源伟导演表达敬意/428 李利宏的导演艺术/432 3 •教学卷 当代戏剧创作论 **讲:当代戏剧创作生态/3 第二讲:作为时代记录的戏剧文学/21 第三讲:历史剧创作/39 第四讲:现代戏创作/55 第五讲:名著名剧改编/64 第六讲:戏剧创作的悲剧意识/74 第七讲:戏剧批评/86第八讲:编剧与导演/100 重述经典 ——一种试图令传统再生的创作方法 **讲:永远的白娘娘——越剧《蛇恋》创作案例/123 第二讲:丑女钟无艳的传说——昆剧《一片桃花红》创作案例/139 第三讲:兰陵王想要隐藏什么——话剧《大面》创作案例/150 第四讲:宿命的婆媳关系——黄梅戏《孔雀东南飞》创作案例/168 第五讲:假如西施带着身孕归来——戏曲《西施归越》创作案例/180 第六讲:贵族的革命——淮剧《西楚霸王》创作案例/192 第七讲:她会不会真的想要留在富人家——甬剧《典妻》创作案例/205 第八讲:温顺的征服者——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创作案例/226 第九讲:被复仇复仇了的复仇者——电影《伐楚》创作案例/244 剧作的诞生 **讲:戏剧题材/263 第二讲:剧本构思/279 第三讲:剧本开头/301 第四讲:剧本转折/319 第五讲:剧本结尾/337 第六讲:剧本修改/345 第七讲:戏曲剧本创作/358 第八讲:剧本的改编/371 第九讲:如何面对二度创作/383 第十讲:剧作者的操守和尊严/398 2017 年,我的戏剧创作回顾(代后记)/411 编后记/42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当代剧作家。祖籍河南许昌县,1956 年出生于江苏淮阴市,1987 年迁居上海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授予“昆剧艺术优秀主创人员”称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现为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