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5701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1,278页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61570142 ; 978-7-5615-7014-2

本书特色

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评实验知识论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社会经济地位、教育、问题提供的方式等因素对知识归赋直觉的影响;调查中国普通大众对知识定义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知识归赋的;创建知识归赋的广义语境主义理论来解释知识归赋直觉的多样性;反驳对实验哲学的质疑。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评实验知识论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 ; 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 系统研究社会经济地位、教育、问题提供的方式等因素对知识归赋直觉的影响 ; 调查中国普通大众对知识定义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知识归赋的 ; 创建知识归赋的广义语境主义理论来解释知识归赋直觉的多样性 ; 反驳对实验哲学的质疑。

目录

**章 知识归赋的实验研究(上):归赋理论与思想实验 **节 纷繁复杂的知识归赋理论 一、语境主义 二、不变主义 三、广义语境主义 第二节 银行案例的思想实验与各种知识归赋理论 一、银行案例与语境主义 二、银行案例与利益相关的不变主义 三、肖弗的对比主义对主体敏感的不变主义的批判 第二章 知识归赋的实验研究(中):问卷调查之争 **节 质疑阶段:知识归赋无风险效应和凸显效应 一、费尔茨和查澎庭的实验 二、梅等人的实验 三、巴克沃尔特的实验 第二节 肯定阶段:知识归赋存在风险效应或凸显效应 一、皮尼洛斯和辛普森的实验支持风险效应反对凸显效应 二、施瑞帕德和斯坦利的实验支持风险效应 三、费兰的实验间接证明风险效应 四、肖弗和诺布的实验支持凸显效应 五、亚历山大等人的实验支持凸显效应 六、巴克沃尔特的实验支持凸显效应 第三章 知识归赋的实验研究(下):更多的知识归赋效应及解释 **节 更多的知识归赋效应 一、知识归赋的认知副作用效应 二、知识归赋的场景呈现效应 三、知识归赋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效应 四、知识归赋不受归赋者生理性别的影响 第二节 知识归赋语境敏感性的挑战及未来研究展望 一、知识归赋多样性的认知聚焦效应解释 二、知识归赋语境敏感性的挑战 三、知识归赋的实验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第四章 经典案例的实验研究 **节 葛梯尔案例的实验研究 一、斯塔曼斯和弗里德曼的实验支持外行没有葛梯尔型直觉 二、内格尔等人的实验支持外行与哲学家共享葛梯尔型直觉 三、图瑞的三分结构实验支持外行与哲学家共享葛梯尔型直觉 四、鲍威尔等人的语义整合法支持外行没有葛梯尔型直觉 第二节 特鲁特普案例的实验研究 一、主流的外在主义确证理论与思想实验中的特鲁特普案例 二、实验哲学对特鲁特普思想实验的挑战 三、特鲁特普案例实验研究的反思与进一步研究 第五章 知识论问题的实验研究 **节 怀疑主义直觉的实验研究 一、来自缸中之脑假设怀疑主义论证的直觉性 二、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怀疑主义直觉的普遍性 三、怀疑主义直觉多样性的实验证明 四、怀疑主义直觉多样性的挑战及回应 五、怀疑主义直觉多样性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彩票问题的实验研究 一、统计的彩票判断及其合理性说明的实验研究 二、证词的彩票判断与可能性说明的实验研究 三、其他统计的彩票案例及其统计说明的实验研究 四、刻板说明的实验研究 五、彩票实验结果的挑战 第六章 知识定义及其他的实验研究 **节 知识定义的实验研究 一、知识与确证关系的实验研究 二、知识与信念关系的实验研究 第二节 其他的实验研究 一、中国人知识观的实验调查 二、怀疑主义吸引力的实验研究 尾声 实验方法:质疑与辩护 一、实验与哲学可以兼容吗? 二、问卷调查适合研究哲学问题吗? 三、大众直觉值得研究吗? 四、实验方法会排斥分析方法吗?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曹剑波(1970一),湖南人,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度大学等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知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知识论、宗教哲学等,是国内知名的知识论研究专家。已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完成著作和译著14部。先后主持各类课题20余项。获省级、市级、校级各项奖励20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