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研究

包邮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研究

1星价 ¥28.0 (4.3折)
2星价¥27.3 定价¥6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586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7页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68258661 ; 978-7-5682-5866-1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期能够更好地运用招生、培养、就业三个杠杆的联结和调控, 使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有机对接, 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大化, 促进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推进我校在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道路上的内涵式发展。

目录

一、招生与人才培养
“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人才培养的反馈和思考
高处着眼,细处着手,回归教书育人本位——对于我校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研究
招生制度改革与人才培养建设研究
针对北京地区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浅谈招生宣传工作中的心理策略与技巧
高考报考制度改革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改革探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为例
首都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新就业特点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提升就业能力
浅谈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就业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
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企业项目嵌入、策划能力递进的“旅游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二、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生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价值思考
全员育人视角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市属高校师范生就业困境与解决途径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对促进就业工作的研究
“生涯三叶草”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动态追踪研究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浅探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和措施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强化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几点思考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促进就业工作

三、创新与创业教育
论“双创”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
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业意识培育途径研究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经验与启示之我见
创业教育在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微商: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新路径——基于京津冀地区部分高校的调研数据分析
创新视角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新途径研究——基于旅游创意大赛视角
创新创业教育融人专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台湾地区应用型科技大学创新创业育成及其发展趋势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展开全部

节选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研究》:  一、从高处着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客观分析学校可提供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并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构建科学的招生及人才培养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个高校的可供教育资源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积淀,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巩固和完善,其中教育思想的形成、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建设、图书馆藏、数字技术教育资源等,都需要通过较长时期的积累才能逐步形成并不断成熟,这也形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稳定性。教育资源的积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但是在社会变动剧烈的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某种惰性和滞后性。  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主导型,即社会需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宽泛性,即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人才需求多种多样,既需要高、精、尖人才,也需要可塑性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动手型的操作性人才等。三是多变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人才素质和人才规格的要求也在快速变化。  北京联合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校定位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重视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学科专业,是我们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变性对学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确定招生规模、专业结构时,必须认真权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市场调查和科学预测,及时或超前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而绝不能仅仅以现有专业设置确定培养规格,“以产定销”,以避免造成日后学生就业困难。  二、从细处着手,建立起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  学校招生部门要尽快实现职能转型,从传统单纯管理的观念和模式中走出来,建立营销意识、服务意识,优化考生服务,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建立起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  传统上,高校招生办公室是高校与各省市招生办公室以及考生之间的桥梁,其基本职能有二:一是在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下负责制定本校的招生来源计划;二是在各省(区、市)招办的监督下进行本校的招生录取工作。从2001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全部采用网上录取方式,录取地点由过去各地的招生办转移到各个高校,大大简化了招生录取的流程,使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日益透明化,从而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  与过去相比,当前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有两个明显的转变:一是招生宣传由季节性、临时性向常年性、经常性方向转变;二是招生宣传由单一职能向招生与就业宣传紧密结合,招生与就业宣传并举、相互促进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也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为了把招生宣传工作做真做实做细,必须建立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建立高校招生宣传长效机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高校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全方位展示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成果、特色专业、发展前景等,从而在社会上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关于建立招生宣传长效机制的方法,许多兄弟院校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组建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招生宣传队伍。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有积极性的招生宣传队伍是高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的前提。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从各学院教工中选拔并组建若干招生宣讲小组,由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调配,建立人员、时间、地区相对固定,责、权、利明确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从而在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开展招生咨询与宣传。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