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41950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0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14195071 ; 978-7-5141-9507-1
内容简介
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京都议定书》把减排约束正式付诸实践,包括二氧化碳(C02)在内的温室气体交易成为现实,推动了全球性碳交易市场形成与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京都议定书》非附件国家,无须履行减排义务,政府通过自主减排参与合理遏制气候变暖行动,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严格履行国际公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担当和积极贡献。为实现上述目标,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缩小与国际碳交易市场差距,我国政府基于七省市试点碳市场交易,于2017年底运行了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与运行,明确了碳排放权的法律地位,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难问题指明方向,使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促进产能结构合理优化,让市场化解决环境污染等获得较好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运行时间较短,与欧盟、美国等具有碳交易先行经验国家相比,构建统一碳交易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如“粗放型”经济增长与严峻减排任务必将增加减排行业企业成本,中国落后的碳金融体系、低碳技术制约了碳交易市场发展,缺乏与全球市场对接机制,碳产品品种单一且价格较低等使中国碳交易总体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森林、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禀赋优势,发挥碳供给大国优势;如何满足重排行业巨大减排市场需求;如何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碳交易体系;如何激励碳交易市场主体,提高各参与主体积极性;如何形成中国碳产品价格机制,改变资源价格长期低于价值的状况;如何构建完善的监督、反馈、激励机制,并与国际市场顺利对接等成为中国碳交易市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研究过程正是分析上述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研究结果不仅需要为我国碳交易市场良性发展和可持续运行提供决策依据,关键的是还要为未来中国碳交易市场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目录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 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 全球碳交易市场状况和国际碳交易市场先行经验
3.1 全球碳交易市场状况
3.2 国际碳交易市场先行经验
第4章 中国碳交易沿革及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4.1 中国碳交易沿革
4.2 中国碳交易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地位
第5章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意义
5.1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5.2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意义
第6章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SWOT分析
6.1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机遇
6.2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挑战
6.3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优势
6.4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劣势
6.5 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SWOT矩阵与战略选择
第7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设计
7.1 中国碳排放总量测算及控制
7.2 中国碳配额交易框架
7.3 项目交易框架
7.4 从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框架构建
第8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8.1 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前提——碳产品
8.2 中国碳交易市场主体构成
8.3 中国碳交易模式和价格机制
8.4 中国碳交易市场激励机制与监管机制框架
8.5 中国碳交易市场反馈机制框架
第9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的保障体系
9.1 政策保障
9.2 法律保障
9.3 监管保障
9.4 资金保障
9.5 技术保障
9.6 信息保障
9.7 人才保障
9.8 环境保障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和建议
10.2 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
10.3 研究展望
附录一 实地调查总体情况说明
附录二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框架和运行机制研究》: 1.排污权分配原则和思路 排污权分配是排污权交易的前提,分配包含了初始分配和二次以上的分配。排污权初始分配结束便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上展开交易活动,交易可通过超排付费有效促进排污权总量控制,故初始分配排污权对总量控制起决定性作用。 研究者认为排污权分配时一定要遵循公平性、有效性、现实性等原则(王勤耕等,2000;张志耀等,2001),以初始排污权分配与环境质量目标相一致,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有机统一为宗旨(王清军,2012),认为排污权分析应该以一种分配规则为主,多种分配规则共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污权分配思路: 观点一:基于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法,按中国行政区划5级别控制总量,根据各区域经济、社会等指标,层层分解各级别控制区域初始排污权,同时分配区域性排污指标,实现区域排污权公平分配(王勤耕等,2000)。 观点二:企业承受能力差异、政府管理水平、信息不对称、环境费用缺乏等原因,排污权初始分配时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即政府免费分配或定价出售、公开拍卖或混合分配方式等交替使用,不管使用何种配额分配方式,排污权交易初期一定要以政府为主导规范交易活动(肖江文等,2002)。 观点三:排污权初次分配应该引入期权机制(施圣炜等,2005),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排污权应该“证券化”,通过“认购权证一许可确权一自由交易”的排污权初始分配和交易设计思路,简化初始分配和交易程序,使排污权交易不仅以现货形式出现,还能够以期权、远期证券产品形式在市场上发挥作用,为后续全球碳交易市场构建提供设计空间(刘瑾等,2008)。 观点四:初始排污权分配应采取以拍卖出售为主导的分配模式(刘力,2014)。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我国排污权分配思路,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排污权免费分配的框架范围内,随着我国碳市场逐渐构建,各思路将不断整合并形成适合我国需要的实施路径。当然,围绕排污权分配的其他研究,如初始排污权分配的协商仲裁机制(吴亚琼等,2003)、不同初始排污方式对厂商技术的影响(向勇等,2005)、初始排污权优化(赵文会等,2005)和初始排污权不同分配方式的政策效应(林云华,2008)、初始排污权分配模式与方法、结构框架、拍卖模型、激励效用(吴征帆等,2012;姚恩全等,2012;刘克芳,2012;易永锡,2012;晋海,2013;李昊等,2014;孙媛嫒等,2015)等无疑为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2.排污权免费和有偿分配方面的研究 我国关于排污权免费或有偿分配方面的研究观点较为集中,排污权分配初期为了激励经营者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免费分配方式。随着市场不断扩大与发展,应该以“环境有价”为宗旨,对排污权采取有偿分配,使政府主导的免费分配逐渐向市场化过渡,*终通过市场供需来调配排污权。 (1)关于排污权免费分配的研究。 我国关于排污权免费分配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期,学术界和实践者普遍认为初始排污权实行免费分配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李寿德(2003)作为研究免费分配排污权的代表性学者,遵循西方研究者思路,提出应该基于*优经济结果,持续维持公平性和生产性原则构建多目标决策模型下的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制度,进而针对免费分配初始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即:当前厂商中没有一个预见到其排污权的购买者将限制产量、垄断者产量小于有效产量、垄断者利润与对所有排污权支付的差可以弥补进入成本的三大条件都得以满足前提下,潜在进入者会成为产品市场垄断者(2003),深入探讨了政府主导的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前提下,分配后的排污权若不进入市场展开交易则会导致总产量低于垄断产量,*终出现利润递减可能性。分配后的排污权若进入信息相对充分的完全竞争市场交易,受庇古税和排污权交易系统等价政策工具影响,初始分配方式对不同厂商影响不同,出现了差异性结果(2005)。 随着排污权免费分配观念普及和实践开展,排污权分配过程中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案选择与制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赵海霞(2006)提出完全市场下应该建立以经济*优性为主目标,公平性为次目标的多目标分配模型,不完全市场下则要建立以需求均衡为指导的分配原则并将所分配排污权与公平排污权之间的数额差距,通过财政辅助手段来满足公平需求并形成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方案。此外,也有学者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根据成本效率构建了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型(王成勇,2010;孙卫等,2011)。 总之,排污权免费分配观点持有者普遍认为分配中应该把握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不公平性和低效率,消除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在梳理文献过程中也发现,学者们一致认为短期内免费分配排污权可行,但长远分析应该采取排污权有价来实现环境价值。 ……
作者简介
苏建兰,管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生态与低碳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近10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公开出版《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专著,参与著作三部:《社区林业》《云南天然保护工程效益评价》和《社区林业经济理论与实践》。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6.5¥68.0 -
国富论
¥8.8¥35.0 -
博弈论
¥10.0¥38.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9.7¥58.0 -
斯密评传
¥14.4¥45.0 -
图解资本论
¥12.2¥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1.9¥55.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9¥30.0 -
资本论
¥27.5¥5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16.7¥49.0 -
博弈论
¥25.9¥49.8 -
财富从哪来
¥23.4¥65.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0.3¥58.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2.6¥35.0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6.9¥18.0 -
1965-2005-美国外来移民的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影响
¥22.0¥58.0 -
思考.快与慢
¥50.4¥69.0 -
陕西社会经济史
¥14.9¥45.0 -
盐铁论
¥2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