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作品句读系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中下卷)/邓晓芒作品
- ISBN:97870101890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05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010189031 ; 978-7-01-018903-1
本书特色
所谓“句读”是指逐字逐句地解读。《康德
内容简介
所谓“句读”是指逐字逐句地解读。本书是邓晓芒教授七年来给研究生“句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录音整理,对研究康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用10句话来解释原文的1句话,这样麻烦的读法有必要吗?应当说,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这样的经典,不这样读不行。人们历来抱怨康德的书难读,也有不少中外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写了一些导读性质的书,但大都是大而化之,避重就轻,往往离开文本谈康德的思想,或用几句经过选择的引文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结果是,读者读了这些书,似乎有所领悟,但一旦自己面对康德的原文,还是不知所云。只有一种逐字逐句的解读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提供一个理解经典的起码的平台,也才能恢复读者研读经典的信心。全书约为20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精装。
目录
自序
**版序
第二版序
导言
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
原则和范围
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Ⅴ.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
原则
Ⅵ.纯粹理性的一般课题
先验感性论
§1.
**节 空间
§2.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3.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由上述概念得出的结论
第二节 时间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6.从这些概念得出的结论
§7.解说
§8.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先验逻辑导言]先验逻辑的理念
Ⅰ.一般的逻辑
Ⅱ.先验逻辑
Ⅲ.普遍逻辑划分为分析论与辩证论
Ⅳ.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
[纯粹的知性概念]
§9.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
§10.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
范畴表
§11.
§12.
[范畴的先验演绎]
§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
§14.向范畴的先验演绎过渡
§15.一般联结的可能性
§16.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
§17.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运用的至上原则
§18.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
§19.一切判断的逻辑形式在于其中所含概念的统觉的客观
统—
§20.一切感性直观都从属于范畴,只有在这些范畴的条件下
感性直观的杂多才能聚集到一个意识中来
§21.注释
§22.范畴在事物的知识上除了应用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运用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套装上中下卷)/邓晓芒作品 句读系列 中卷》
先验分析论·原理分析论
导言论 一般先验判断力
**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第二章 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
**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高原理
第二节 一切综合判断的*高原理
第三节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演示
B.第二类比按照因果律的时间相继的原理
第三章把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理由
先验辩证论
导言
Ⅰ.先验幻相
Ⅱ.作为先验幻相之驻地的纯粹理性
A.一般理性
B.理性的逻辑运用
C.理性的纯粹运用
**卷 纯粹理性的概念
第二节 先验的理念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套装上中下卷)/邓晓芒作品 句读系列 下卷》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
节选
就是说,思辨理性虽然不能介入实践理性的事务,实践理性的法则也不受思辨理性的束缚,但思辨理性毕竟通过收缩自己的运用范围于经验现象之中,而为在超经验的自在之物领域运用实践理性留下了余地,也就是为人的自由意志的行动留下了余地。对于人的认识来说,自在之物只是一个空位,一个虚无,但这个虚无并没有导致虚无主义,恰好相反,它是我们用自己的自由行动去超越认识、创造价值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个虚无,一切都由自然规律及对它的认识规定好了,不可能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那倒是成了价值虚无主义。所以康德把认识和实践截然割裂开来,看起来好像不近情理,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意义,就是在当时科学主义盛行一时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式为人的自由、为道德和价值留下余地,使它们不至于被科学完全分解和解构。但他也并不排斥科学,恰好相反,他认为科学在认识领域当然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在道德实践领域,它虽然不能直接规定其原则,但却能够通过思辨理性“催促”我们“在可能的时候用理性的实践依据去充实那个位置”。也就是说,科学或思辨理性虽然不能解决道德和信仰问题,但它却能够提出一些“理念”,如自由意志、宇宙整体和上帝,这些理念虽然不是认识对象,在恩辨理性自身的领域里面都是“空的”,但它们都是高悬在我们面前的理想目标,使我们在运用实践理性指导自己的行动时有了确定的方向。所以这些理念虽然由思辨理性提出,它们的实在性却不在思辨理性中,即不在认识领域,而在实践领域,它们是能够切实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的。所以康德讲的“可能的时候”就是指当我们从思辨理性转向实践理性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可以使思辨理性所提出的理念具有了实践理性的实在性,从而“充实”了思辨理性预留出来的“那个位置”。 这下面又有一个注释。这个注释是针对整个“哥白尼式的革命的”一种再解释和进一步比较。前面讲到哥白尼式革命只是讲了从“知识依照对象”颠倒为“对象依照知识”的模式,这里却进一步指出这种颠倒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所以,天体运动的核心法则使哥白尼一开始只是认作假设的东西获得了完全的确定性,同时还证明了那使宇宙结合的看不见的力(即牛顿的引力),这种力如果不是哥白尼大胆地以一种违背感官的、但毕竟是真实的方式,不到天空中的对象那里、而是到这些对象的观察者那里去寻求所观察的运动的话,是永远也不会被发现的。 就是说,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是后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天体运动的核心法则”的前提,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学说获得了*终的确证,它不但确证了哥白尼学说,而且还证明了万物中都隐藏着一种力,但这种力也是由于有了哥白尼预先把运动归之于主体而不是对象才得以可能被发现出来的。当然,康德对哥白尼的这种解释历来也受到不少的怀疑,而且把运动归于观察者而不是观察对象是否就是发现“力”的先决条件,也还值得商讨。有人就认为哥白尼使观察者(地球)运动起来并没有提高观察者的地位,相反是贬低了他的地位,他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了;因此他们甚至认为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才是真正的“地心说”,即人类中心说,所以康德的革命和哥白尼的革命恰好是相反的。不过要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康德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把哥白尼革命不仅仅看作一种宇宙模式的交革,而且看作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所以康德在这里强调的并不是究竟应该以哪个为中心,是地球还是太阳;而是强调一种从对象反思自身的思维方式,即不顾对象在我们的感官中呈现的样子,甚至违背这种直观的证据,而到我们自身中去寻求感官为什么会呈现出那个样子的主观根据。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变革就是一个飞跃,或者说“升起了一道光明”,人们面对自然界就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的思维层次就从感官的直接性而提升到了对“看不见的”东西进行反思的水平。这种水平无疑是牛顿能够提出万有引力并将其制定为天体运动的核心法则的一个思维方法上的前提。从这种立场来看,康德所说的并没有错,而那些指责他的人倒显得过于浮面和小家子气了。 ……
-
沉思录
¥18.4¥49.8 -
谈修养
¥6.0¥20.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32.6¥68.0 -
第一哲学沉思录
¥25.2¥56.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次第花开:藏人精神保持愉悦的秘密
¥17.1¥39.8 -
列宁全集4
¥7.3¥9.7 -
传习录
¥11.6¥55.0 -
《老子》注评
¥3.9¥11.0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周易相学精粹
¥13.7¥42.9 -
理想国
¥7.2¥26.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9.9¥33.0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中国哲学小史
¥29.9¥49.8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了凡四训
¥24.0¥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谈美
¥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