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区福利体系研究

包邮中国社区福利体系研究

¥49.0 (5.0折) ?
1星价 ¥49.0
2星价¥49.0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172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85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20317238 ; 978-7-5203-1723-8

本书特色

刘继同教授长期从事社会福利方面的研究,本书从社会福利理论、人类需要理论与社区福利体系建设角度,首次全面、系统和历史地论述“中国现代社区福利体系”的理论、政策与服务体系议题。对于社会各界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社区福利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基地研究员,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本书从中国社会的社区福利的历史入手,涵盖了社区经济、福利财政等多方面的内容。 具体提出了中国社区福利的实践模式和社区福利体系。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期望各国之间有关社区福利的各种比较研究。 ——南辰烈,韩国地域社会福祉学会会长、济州大学教授 本书是一本可以从结构和体系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社区福利的实际情况的优秀力作。以社区福利的基础理论为基点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区服务与就业、地方经济的关系等论点与日本的地域福利有类似的地方。此外,本书明示了东亚福利模式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社会福利的进展有很大贡献。 ——野口定久,日本福祉大学大学院特任教授

内容简介

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特色总体性与现代性社会福利制度时代来临。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国家福利、市场福利与“中观层次”社会福利体系三大部分组成,社区福利体系是中观层次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梦”,尤其是“美好生活需要”社会福利制度范式宏观历史背景下,本书主要从社会福利、人类需要理论与社区福利体系建设角度,首次论述“中国社区福利体系”议题。本书*大特点是首次全面、系统、历史地论述中国城乡社区历史,社区福利理论基础,国家、市场与社区关系,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模式,社区就业与地方经济,社区福利财政与地方财政等诸多基本议题, 是了解当代中国社区结构变迁现状、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发展趋势的视角。

目录

前言 **部分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区结构分化状况 从绝对依附到相对自主:国家、市场与社区关系模式的战略转变 社区NGO与城市社区服务转型:北京新街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个案研究 第二部分 城市街居工作历史与社区管理模式 网络控制与基层组织体系建构:20世纪50年代城市社区工作模式初探 组织性动员与政治经济运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社区工作模式 从居民委员会到社区委员会:自下而上的革命与民间社会的兴起 第三部分 社区概念的社会建构与社区福利基础理论 社区的客观界定与社区的主观建构 社区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和谐社区建设运动与社区福利制度框架设计 由边缘到主流:国家与社区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核心议题 第四部分 社区需要界定与城市社区问题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佳“突破口”:社区需要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社区研究的问题 第五部分 社区服务政策与社区建设政策目标 社区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社区政策的战略思考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阶段与主要政策目标 国家话语与社区实践: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政策目标解读 第六部分 社区就业、社区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 街居经济与“社区参与革命” 中国社区就业概念界定与现代就业政策框架 就业与福利:欧美国家的社区就业理论与政策模式 第七部分 社区生活结构转型与社区福利体系 略论社区型社会保障制度 从身份社区到生活社区:中国社区福利模式的战略转变 中国社区生活结构战略转型与现代型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建设 第八部分 社区福利财政与地方财政体制 中国特色社区福利财政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第九部分 中国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与社区福利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与中国特色社区保障模式 从安置保障改革看“社区型”安置保障模式的选择 从“个人不幸”到“社区照顾”:中国残疾人福利典范的战略转变 北京“牛街模式”的社会建构与中国民族社会工作时代的来临 中国城市社区实务模式研究:二十年来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框架 第十部分 欧美社区社会工作经典实务模式与发展趋势 英美社区实务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社区组织的模式和宏观实务的视角:它们的融合与阶段 第十一部分 “东亚福利模式”与社区福利体系比较研究 日本社区福利制度的历史、现状、前景与历史经验 中、日、韩社区福利比较研究的战略目标、范围内容与基本思路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刘继同博士简介 刘继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哲学博士(社会福利专业),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主管理论政策研究),兼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与健康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委,儿童临终关怀与家庭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中国健康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法规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WHO、UNICEF、UNDP、国务院多个部委政策咨询专家和10多个全国性协会常务理事、理事和部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继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广义社会福利理论、政策与制度,福利服务(主体是儿童福利服务、残障福利服务、老人福利服务、家庭福利服务、军人福利服务与优抚安置政策),中国社会政策与宏观卫生政策,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卫生财政学与福利财政学六大领域。电子邮箱:frankliu2790@sina.com 刘继同博士学术著述与科研成果丰硕,量多质高,已有近百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四大杂志全文转载。提出多种原创性理论与观点。如卫生政策“国策”理论,创立“卫生财政学”(Health Fiscalogy)学科,率先提出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国家预算管理局”,“现代社区福利体系”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务问题清单与通用型”社工实务模式等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政策建议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