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才子的书缘-郭沫若的读书生活

才子的书缘-郭沫若的读书生活

1星价 ¥13.4 (3.2折)
2星价¥13.0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0504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47050460 ; 978-7-5470-5046-0

本书特色

★郭沫若:中国新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他的才华,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亦是屈指可数的。
★本书在解读郭沫若读书生活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其一生读书生活过程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郭沫若,择善而从,引导读者走近大师。
★ 郭沫若先生曾说:“年轻人求知欲很旺,而忍耐性不足。即以读书而论,尚未开卷时,每有吞食全牛之概;然一遇困难,则不禁颓然而气馁。于是浅尝偷巧的习惯油然而生,在未用自己脑力去求理解之前,或先读别人的评论以自囿,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有的人更以其一知半解,从而道听途说。这是我们年轻人zui易传染的一种通病。” 那就不妨手握本书,跟随大师,把书读活。

内容简介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本书选取“读书生活”这一特定的角度,通过郭沫若如何读书、写书、购书、藏书、爱书,以及介绍他的家学渊源、师承关系、访学交游、讲学课徒等侧面,来展现他们的读书方法、治学特点以及事业成就。种种趣闻美谈、掌故逸事,可见他的人生志向、精神境界和生活风貌。了解他的读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和学术风云变幻历史的一次回顾与反思。

目录


翩翩少年郎 骑马上学堂


怡怡兄长情


嗜读林译小说


报刊的启蒙


一份成绩单


记忆大师


拓都与么匿


“我特别喜欢《庄子》”


接受、创造与误读


走向歌德


深自刻勉 克收厥成


弃医从文


读书与创作(一)


读书与创作(二)


读书与创作(三)


“诗人译诗,以诗译诗”


少年的烦恼


才子卖书


书店渔猎


“窃书”记


“理解不足,只好精读”


书犹药也


读译《处女地》


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赠书安娜


离沪之前


书生本色


“嗟我小斋中”


勤于访书


文字研究


维权事件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读鲁迅


研读《史记》


“我委实自比过屈原”


关于《甲申三百年祭》


读书与抄书


求学日本


亲近俄苏


读书之后:序跋及评论


谈读书


“图书馆里去挖煤”


郭沫若与出版社


文学老编辑


读改己作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以书会友


读书诗


劝学劝读,励人励己


蔡文姬与陈瑞生


《陆游》一册蒙相授


细心辨真伪


《李白与杜甫》


*后的译著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进入20世纪,人类的世界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这同时向人们提出了一种要求,就是要关注世界文化,尤其是那些有志于成为新世纪的文化巨人或大家名流的人,不放眼世界,不对世界文化广纳博取,显然是不行的。20世纪传播世界文化的主要媒介物,当是书籍,特别是代表世界先进文化的外国书籍。于是,多读外国书便成了中国新文化先驱或建设者进入世界文化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我们在这里,拟从读书这一角度,就早期郭沫若对外国书的涉猎,进行一些简略的考察,并记录下一点有关的感想。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角度来谈,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即我们既应研究郭沫若的书(著述),也要研究他所读的书及其影响作用,还应研究郭沫若的读书活动本身。而这后一点,似乎还不为学界所注意和重视。
郭沫若有幸出生于一个“读书的风气相当盛”的村镇和一个差可称为“书香门第”的家庭。但这“书香”无疑主要来自经书之类的传统旧学。大致而言,郭沫若在故乡、本国求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骨子里还是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导的。虽然郭沫若在家塾、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接触到新学,读到新的书刊,但其来自巨大的传统文化定式或惯性所植下的旧学根基,仍然构成了他先在的主要的文化接受机制,使他对那些传统文化科目更容易接受。何况在彼时彼地讲求“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的新学本身也带有相当浓厚的传统色彩,再加之师资水平方面的限制,使郭沫若在新学方面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和收获。这样说还有个起码的根据,就是在本乡、本国求学期间,郭沫若没有读到什么像样的或纯粹的“外国书”,他所读到的新书刊,充其量也只是有限地传播一些外国文化的国语书刊。相比较,他更习惯读的还是传统书籍。结婚**天夜晚,郭沫若“顺手”拿来读的是《庄子》;“回门”的夜晚,所读的则是一部古版的《文选》。郭沫若参加天津陆军军医学校复试时,对严复译述的斯宾塞《群学肄言》中的主要术语相当陌生,以致对“拓都与么匿”这样的作文题无能为力。如果认真读过该译本(当时已相当流行,郭沫若也粗略读过)就会较容易地想起“拓都与么匿”是严复对英语total(全体、总体或群之意)和unit(个体、单位或己之意)的音译(有一些考生即知之),就不至于完全不懂题目含义而离题万里地胡写几句去交卷。尽管上了新式小学和中学的郭沫若,也曾被风行的林译小说俘获了心灵,但经由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中国化”了,能使郭沫若感动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大抵也是能够与其初成的文化心理结构相契合的情爱描写或英雄美人、才子佳人式的故事,如林译《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撒喀逊劫后英雄略》等,莫不如此。故而可以说,早年郭沫若的读书生活,基本还处于中国传统书籍或固有文化所形成的氛围之中,彼时的读书经历实不足以使他成为“文化新人”,至多不过是带有趋新倾向的“文化旧人”而已,所以我们没必要过分夸大少年时期郭沫若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及其影响作用。
是一个相当偶然的机遇,将郭沫若投入了由外国书籍或外国文化构成的环境之中。1913年12月27日晚上,郭沫若大哥郭开文的朋友张次瑜来访,并提议让郭沫若随他往日本留学。结果次日便登程,使当时的郭沫若大有绝处逢生、柳暗花明而又必须背水一战、誓死一搏的心情。应该感谢和记住这个日子,因为这种读书环境的变换对当时已准备返回故乡、继承父业的郭沫若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差一点,生活中多了一个普通的郭开贞,历史上却少了一个著名的郭沫若!
从读书学习的方式及目的而言,在家乡、本国求学期间的郭沫若,总体还停留在旧式的被动学习阶段;到日本留学期间,则基本进入了新式的主动学习阶段。非常自觉地刻苦读书以及高效地读书进度,已经成为他寻求精神支柱,寻求人生光明出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在新的文化视阈中,强化了郭沫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心。从读书种类和内容上讲,留学日本时期,外语书籍成为郭沫若*主要的读物。开始时多是日语书,后来扩及德语书、英语书。起初较多地局限于教科书,到后来,则自由地搜读自己爱读的书,其中多是外国文学方面的书。日本的高等学校格外注重外语的学习,所用教材中多有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既有歌德、海涅等人的作品,也有泰戈尔的作品,等等。初时,郭沫若接触较多的是泰戈尔的作品,并为其所迷醉,不仅买他的作品,而且还到图书馆里寻他的作品,贪婪地读着,吟味和歆享着泰戈尔的诗歌美境。由此逐渐扩大开去,读到了印度古诗人加皮尔的作品,美国浪漫诗人惠特曼的作品,以及西方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如尼采、斯宾诺莎、马克思等)的著作。郭沫若在《〈我的著作生活的回顾〉提纲》中曾谈及自己“诗的觉醒”,便侧重强调了泰戈尔、海涅对他的影响;谈自己的“诗的爆发”,则侧重强调了惠特曼、雪莱对他的影响;谈自己“向戏剧的发展”,则侧重强调了歌德、瓦格纳对他的影响;谈自己“向小说的发展”,则侧重谈了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对他的影响。郭沫若从事创作是明显受到外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的。关于这点,许多学者都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和相当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但在此我们想特别强调这样一点,即郭沫若接受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是与他阅读外国书的读书活动密切相关并同步展开的。故而也要格外重视郭沫若阅读外国书的活动本身,深入细致地考察他是怎样读外国书的,以及他怎样以此为门径进入世界文化语境的。

作者简介

李继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学文化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及参与主持、撰稿的各类项目多项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