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温柔

百年温柔

¥14.3 (3.6折) ?
1星价 ¥23.1
2星价¥23.1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1676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4页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59416766 ; 978-7-5594-1676-6

本书特色

张爱玲 林徽因 陆小曼 孟小冬 萧 红 潘玉良 张充和 张兆和 严 复 刘世珩 吴 梅 梁启超 徐志摩 胡 适 郁达夫 顾佛影 聚焦民国文化名流情感世界,生动呈现近现代私人生活史 在时代交替的门槛上,他们打破旧传统,创造新文明。在盛产传奇爱情的时光区间,他们的聚与散、爱与恨、毁与誉,都因蓬勃张扬的生命力而显得绚丽多姿…… 本书不浮夸,不戏说,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以细腻的笔触深入每一位人物的内心深处,在同情之理解中细说那个时代的爱欲与哀矜。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以考证、评论、辨析为主线,聚焦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孟小冬、萧红、潘玉良、张充和、张兆和、严复、刘世珩、吴梅、梁启超、徐志摩、胡适、郁达夫、顾佛影等十六位民国文化名人的家事与情事,细笔勾勒了他们丰富跌宕的情感世界,生动呈现一部近现代私人生活史。书中配有珍罕历史图片100余幅。史料丰富,论点鲜活,文风不拘。

目录

**辑

张爱玲:豹纹打底春风里

林徽因:从香闺走向客厅

陆小曼:*是一年春好处

孟小冬:女夜奔与男思凡

萧 红:清华园里的“黄金时代”

潘玉良:妓妾化身“野兽派”

张充和:桃之夭夭·桃花鱼

张兆和:沉没在沈从文的编年史里

第二辑

严 复:药膏成瘾与妻妾成灾

刘世珩:红袖纪年谱添香

吴 梅:暖香楼中折子戏

梁启超:在革新与旧俗之间

徐志摩:带一本《浮士德》去春游

胡 适:新郎爱上伴娘

郁达夫:风雨茅庐之外

顾佛影:忍顾鹊桥归路


展开全部

节选

林徽因:从香闺走向客厅(节选)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与上海作家林微音(1899—1982)姓名相仿,易被误认,后改名“徽因”。她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1972)的妻子,夫妻二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在文学创作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均有作品存世,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 上海时尚画报上的封面女郎 1925年9月20日,上海。《图画时报》第268号出刊,头版的封面女郎,是20岁左右的林徽因。头版组照,一张是她的家居照片,一张是其戏装照片,正青春年华,光彩照人。 林徽因照片,1925年《图画时报》刊载 照片加有附注:“林徽音女士为林长民先生之女公子,明慧妙丽,誉满京国。精通中英文,富美术思想。平居无事,辄喜讲求家庭布置之方。小至一花一木之微,亦复使之点缀有致。前在北京,曾就培华女校习英文音乐各科。民九远航间,留学英京,入圣瑁丽学院。逾年内渡,转学北美,专习建筑图案,尤注意于戏台构置。首往纽约省之漪瑟城,入康宾山大学,继往飞飞城,入宾省大学。诚以欧美诸邦专才辈出,剧场建筑不独以工程坚固,陈设华丽见称。举凡美术兴趣、历史观感,随处流露,无往不足引人入胜,以视我国剧场,洵有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语也。将来女士学成归来,必可以贡献于国人者。” 显然,这并不是即时拍摄的新闻照片,而应是一年前的旧照了。因为早在1924年6月,林徽因就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直到1928年8月,二人完婚并在欧洲度完蜜月之后,方才回国。《图画时报》第268号的出刊时间,恰在林出国后一年多的时间段里,此时,是不可能拍摄得到她的家居照片的。刊载的家居照片,应为林1924年6月赴美留学之前所摄。那么,另外一张戏装照片又摄于何时呢? 这张戏装照片的拍摄时间,应当比较明确,时为1924年5月8日。据所附图注称,“女士于戏曲一门,亦有研究。每饰曲中人物,惟妙惟肖。描摹适当,具有天才。左图为女士饰印度文豪所著戏曲中之一角色……”实际上,林徽因所扮演的剧中角色应为齐德拉公主,而剧本正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著《齐德拉》。 原来,1924年5月8日,是泰戈尔的64岁寿辰,正值其访华期间,北京文化圈遂筹备为他举办祝寿会。祝寿会的压轴戏,是观看新月社同仁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剧作《齐德拉》。 该剧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讲述了一段古印度的爱情故事。剧中,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张歆海饰王子阿顺那,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春神伐森塔,梁思成担任舞台布景设计。《图画时报》上刊布的照片,应为此时所摄。 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与林徽因有过多次合影,此为新近发现的一张 一份上海的时尚画报,将关注焦点放在北平,且将一位北平女性作为封面女郎,实为不易。一般而言,报社就坐守摩登上海,本就是时尚前沿,有的是名媛淑女,封面女郎的人选,又何须舍近求远,向北搜寻?毕竟南北间隔千里,采访编辑的难度与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但林徽因是个例外,《图画时报》愿意为之破例,即便未能采用到*新的即时拍摄的新闻照片,也不妨将一年前的存照给印上了封面头版。显然,这与林的“誉满京国”有关,也与这份画报的宗旨有关。 纵观1920年代的报纸附刊,摄影图片使用普遍,读图时代已俨然揭幕。《图画时报》原本是《时报》的一个周刊,也是我国**个报纸摄影附刊,由上海时报社出版印制;至1924年2月17日的186期,更名为《图画时报》。初为周刊,自358期改为三日刊,至1935年10月13日停刊,共出刊1072期。主编戈公振在画报创刊号的《导言》称:“世界愈进步,事愈繁琐;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必藉图画以明之。夫象有鼎,由风有图。彰善阐恶,由来已久。今国民敝锢,政教未及清明,本刊将继文学之未逮,一一揭而出之,尽画穷形,俾举世有所观感,此其本旨也。若夫提倡美术,增进阅者之兴趣,又其余事耳。”这就清楚地阐明了戈公振创办摄影附刊的目的,他强调摄影图片应起到“彰善阐恶”的作用——进步的即是善,当然要大力表彰;落后的即是恶,也要充分阐明。 林徽因的聪慧才智,以及在学业上的进取追求,在《图画时报》看来,是理应作为“进步典范”予以表彰出来的,但又并不是将其如流行明星一样来追捧的。《图画时报》每期必有一位或多位“进步典范”的人物照片刊发出来,林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只是因为这**次登报,又上了封面,才让人颇觉“惊艳”。事实上,林并不是《图画时报》的“常客”;她的照片再次登上《图画时报》已在近三年之后。这是在其与梁思成完婚之后,作为已婚妇女“进步典范”才再次出现的。同时,这也是她的照片*后一次出现在《图画时报》之上,时为1928年5月30日,该画报的第460期。

作者简介

肖伊绯,四川成都人。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曾游学法国、印度等地,长期从事人文领域多学科互动研究,致力于思想史、古典美学、宗教文化等多个专题写作。已出版《在高卢的秋天穿行》《虚构的风景》《风景的标记》《革命样板戏》《十城记》《听园》《民国笑忘书》《1939*后的乡愁》等专著、编著20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