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全知道

包邮中国文化全知道

¥51.3 (7.3折) ?
1星价 ¥51.3
2星价¥51.3 定价¥6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394663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09394663 ; 978-7-5093-9466-3

本书特色

  用很短的时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常识   典章制度、礼仪民俗、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科技发明、天文历法、国医中药、军事兵器 处处有学问,处处蕴藏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浓缩中国文化精粹的图文书,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涉及古代政制、民间风俗、吃穿住行、婚迎嫁娶、天文科技、人物传奇、三教九流、名词杂谈等部分内容,既是一本丰富知识储备的智慧宝典,又是一本娱乐休闲的恰情图书。

目录

  人们在何时创办了学校 011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大学了吗 011

  国子监是太学的一种吗 01

  翰林院是官府还是学术机构 01

  在古代上学仅是有钱人的专利吗 01

  乡试、会试和殿试都是干吗的 013

  八股取士从来就是不好的吗 013

  举人和进士哪个难获得 014

  真有古稀之年的人去考秀才吗 014

  武官也有科举吗 015

  连中三元的人有多厉害 015

  古代的“学硕博”是什么人 016

  名落孙山就是落榜吗 016

  榜眼到底是第二名还是第三名 016

  书馆和经馆教授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017

  古代也有神童班吗 017

  古代的阅卷保密制度是怎样的 018

  古代已有学分制 018

  大学士是大官还是大学问家 019

  古代学费比现在便宜吗 019

  古代后期为什么私塾盛行 019

  古之书院今何在 020

  古代也有特别行政区 006

  历史上的三省六部为何说法不一 007

  丞相这一官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007

  枢密院有多神秘 007

  钦差大臣的真实权力有多大 008

  锦衣卫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008

  宦官和太监有区别吗 009

  员外都很有钱吗 009

  七品芝麻官都是哪些官 009

  八旗都是哪八旗 010


  关于“三皇五帝”有哪些不同说法 00

  “家天下”是怎么回事 00

  皇位更替一直是“父死子替”吗 003

  嫡长子继承制是怎样确立的 003

  为什么说县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行政区 004

  “公考”*早诞生于何时 004

  “几品大员”是怎么来的 004

  九品中正制为何会导致腐败 005

  功过参半的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 005

  御史不是写史书的吗,怎么权力那么大 005

  历史上都有哪些宦官专权 006 政治制度

  典章制度 教育考试

  003

  《禹刑》是大禹时代的法律吗 021

  我国古代的礼和法有什么关系 021

  《禹刑》是大禹时代的法律吗 021

  我国古代的礼和法有什么关系 021

  法律和哲学流派“法家”有关吗 02

  战国时期的法律完善到什么程度 02

  封建社会两大法制巅峰有何不同 023

  我国历史上什么时期刑罚*重 023

  “刑不上大夫”从何时开始 023

  古人怎样处理未成年人犯罪 024

  古代有专门的法院吗 024

  拦轿喊冤有风险吗 025

  我国古代有哪些死刑复核制度 025

  真实的古代监狱是什么样子的 026

  古代的监狱有多“黑暗” 026

  为什么说秦朝和汉朝的法律是截然相反的 027

  反贪力度*大的朝代是哪个 027

  有没有可以随便犯罪的朝代 027

  古代的盗和贼的区别是什么 028

  九族都有哪九族 028

  税收*早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030

  井田制是一个乌托邦概念吗 030

  为什么说一部税法颠覆了奴隶社会 031

  古代的农民都需要缴纳哪些税赋 031

  古人喜欢多生孩子与赋税有关系吗 031

  古代为什么很看重盐税 03

  为什么说户口制度具有封建性 03

  周汉两朝的正卒制度有什么区别 033

  桑弘羊改革揭露了古代税制*大的弊端 033

  曹操创立了哪一个大税种 033

  均田制把田地分得很均匀吗 034

  唐代后期税制为何无法继续了 034

  两税法为什么能实行800多年 034

  北宋的人只要有钱就可以免役吗 035

  为什么说方田均税法在测量上的成就高于税收本身 035

  我国古代对经济有宏观调控吗 036

  有百姓跃跃欲试的劳役吗 036

  元代户籍怎样把“手艺人”折磨得死去活来 037

  佛教寺院也可以向百姓收税吗 037

  一条鞭法和鞭子有什么关系吗 038 律刑司法 户籍赋税 沟通交流

  什么是远交近攻 039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情况是怎样的 039

  匈奴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骚扰中原了吗 039

  西汉的和亲政策是对是错 040

  张骞为何要出使西域 040

  东汉时期为什么要再次开拓西域 041

  三国时期的外交不止“三国” 041

  唐朝曾帮助朝鲜半岛实现统一 04

  先有遣唐使还是先有鉴真东渡 04

  为何南宋外交政策导致引狼入室 043

  元朝对朝鲜和日本的征伐为何结果不同 043

  什么外交政策导致了*早的全民下海 043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目的 044

  明朝为何推行海禁的政策 044

  清前期为什么禁止人们出海贸易 045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外交体制是怎样的 045

  五口通商大臣是做什么的 045

  总理衙门是做什么的 046

...........

展开全部

节选

一条鞭法和鞭子有什么关系吗 现在通称的一条鞭法,明代其实叫作“条编”“明编法”。由于古代汉字“通”的用法而演变成一条鞭法,又因为形象好记,延续到了现代。 明中后期,再次出现了和前朝类似的土地兼并浪潮。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或土地减少,征税变得困难。因此,明政府开始尝试新的税制。与前代不同的是,这时我国的商品经济已经相对发达,货币的使用更加集中和广泛。因此,明政府统一各种赋税为土地税,并以货币形式支付,可以说开辟了我国现代货币税制的先河。 一条鞭法实行以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田赋方面,除了苏杭等少数地区征物产直供皇室,其他地区都改成了以货币形式支付。 古人口中的“社稷”究竟指什么 “社稷”总的来说,就是土谷之神。“社”字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同作“◇”,是女性外生殖器的象形。因此“社”和“土”本来是同一个字。后来为了命名土地神,人们才加上偏旁造了“社”字,此外社祭的神坛也称为“社”。 奴隶制时期,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平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为睦邻欢聚的日子。现代的“社会”一词,也正是来源于社日的活动。 稷原本是指周民族的始祖后稷,他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在西周时期,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土地与血缘作为王权的代表,同为国家的象征。 人死后怎么会有各种“七”的说法 中国的丧葬文化中,有着“做七”的风俗。做七风俗流传广泛,现在的老人们还对“头七”“后七”很重视,要举行各种活动。 治丧后,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做七”。在关于“做七”习俗的所有起源说法中,源于道教的说法*盛行。清朝的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中,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 除了道教源说之外,还有“做七”的佛教源说、民间源说等,臆测和附会的成分多于实证。因此,后世“做七”的习俗起源于道教兴盛的朝代更加可信。

作者简介

  陈湘华,男,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现就职于滨州市**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耀称号,发表《关于教材中唐代坊市制度的几点思考》等数篇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