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布拉格到珍珠港-纳粹德国政治和战略的失败

从布拉格到珍珠港-纳粹德国政治和战略的失败

1星价 ¥26.2 (6.9折)
2星价¥26.2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2582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01258208 ; 978-7-5012-5820-8

内容简介

  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有增无减。1517年,德意志爆发了由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它不仅直接导致了1524年至1525年由托马斯·闵采尔领导的、有三分之二农民参加的农民战争,而且对以后的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教派,后来又被推广到北欧的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国。大约同一时期,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的加尔文建立了加尔文教派,后来被推广到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诸国。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以区别于罗马教皇控制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

目录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一、德国的崛起和**次世界大战
二、《凡尔赛条约》及**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
三、经济大萧条与希特勒的上台
四、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
五、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
六、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及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

**章 布拉格危机
一、希特勒欲壑难填
二、希特勒侵占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三、英国政策的转变
四、危机的影响

第二章 走向战争
一、但泽问题
二、英法苏谈判
三、苏德条约
四、大战前夜

第三章 波兰战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二、苏联出兵波兰东部
三、西线的“静坐战”
四、希特勒的“和”与战

第四章 挪威战役
一、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
二、苏芬战争
三、“威悉河演习”计划和“R-4”计划
四、德军对丹麦和挪威的占领

第五章 法国战役
一、“曼施坦因计划”
二、德军的进攻和敦刻尔克撤退
三、意大利参战
四、贡比涅停战

第六章 不列颠空战
一、希特勒侈谈和平
二、希特勒坐失良机
三、“海狮计划”
四、空战

第七章 希特勒转向东方
一、罗马尼亚危机
二、“一颗子弹,两个敌人”
三、三国同盟的建立
四、希特勒外交的挫折
五、莫洛托夫访问柏林
六、“巴巴罗萨计划”

第八章 战争范围的扩大
一、意大利在非洲的惨败
二、墨索里尼在希腊的冒险
三、“非洲军团”初露锋芒
四、南斯拉夫政变
五、巴尔干战役
六、海上战争的继续
七、侵苏战争的准备

第九章 闪击苏联
一、兵力及部署
二、战争爆发及初期军事行动
三、基辅会战
四、德军进攻罗斯托夫和列宁格勒的失败
五、莫斯科会战
六、闪击战的终结
七、反希特勒同盟的诞生

第十章 全球战争
一、反对“轴心”的美国
二、希特勒与日本
三、日美谈判
四、袭击珍珠港
五、希特勒对美国宣战
展开全部

节选

  《从布拉格到珍珠港:纳粹德国政治和战略的失败》:   一、但泽问题   希特勒的战略有个突出特点,就是每当对手做出一个让步后,他都不是满足于取得的成果,而是迅速逼迫对手去做下一个让步。他像赌徒一样,不能适可而止。姑息他也就如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是绥靖主义者切身感受到了的。   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德国就从北、西、南三面包围了波兰。希特勒得陇望蜀,波兰明显成为他的下一个侵略目标。在欧洲,除去英、法、德、意、苏诸大国,波兰的国力是*强的。对德国来说,波兰处于这样的战略地位:如果同英法开战,它是后顾之忧,必须加以摧毁;如果进攻苏联,它是重要通道,必须加以占领。   波兰地处东欧,夹在大国中间,在历史上命运多舛,曾先后三次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所瓜分。**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得以复国。根据《凡尔赛条约》,波兰从德国取得了但泽自由市和毗邻的穿过西普鲁士通向波罗的海并将德国一分为二的走廊地带。这一领土变更是德国切齿痛恨的。此外,经过1920年对苏维埃俄国的战争以及第二年3月18日签订的《里加条约》,波兰又将其东部边界向主要是根据人种划分的“寇松线”以东推进了200多公里,把原属苏俄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据为已有。1922年,德国国防军司令冯·西克特曾表示,“波兰是我们的东方问题的核心。波兰的存在是不能容忍的,是与德国生存条件不相容的。……波兰必须消失,它将会由于自身内在的软弱和俄国——在我们的帮助下——而消失。波兰对俄国来说比对我们更加不可容忍;俄国不会容忍波兰。波兰绝不可能给德国带来任何好处……它是法国的附庸”。波兰面临的局势是非常险恶的:它的西部边界是德国不能接受的,东部边界是苏联不能接受的。波兰自身显然无力抗拒东西两个大国中的任何一个。尽管1932年7月25日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4年1月26日又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波兰主要还是把国家安全寄希望于英法两国。早在1921年,波兰就与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纳粹*早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是在1938年的10月24日,也就是慕尼黑会议结束后不久。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与波兰驻德国大使共同就餐时向对方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将但泽自由市归还德国;二是经波兰走廊修建一条超级公路和一条双轨铁路以经但泽将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连接,两条道路都要求享有治外法权。此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的这两项要求都从未发生任何改变。10月31日,波兰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并强调“任何要把但泽并入德国的企图,必然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为此,11月24日,希特勒签发了“德国军队应做好准备以出其不意占领但泽自由邦”的命令。当时希特勒深信此举不致引发战争。   捷克斯洛伐克灭亡后,德英关系开始恶化。希特勒变本加厉又提出移交但泽的要求,必然引起了英法两国的严重不安。但此时的希特勒并不希望由此引发一场战争,更不要说世界大战了。在向墨索里尼解释兼并捷克斯洛伐克时,希特勒还劝告他的伙伴:“如果想大干一场,*好再等两年,那时将有一百个普鲁士师可供使用。”后来在会晤意大利驻德国大使阿托列科时,希特勒归纳了不想卷入战争的三点原因:军备尚未就绪,而且即便两年以后也无法就绪;缺少一支强大的海军;日本自顾不暇,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援。   但波兰问题迅速变成了一个炽热的国际问题。1939年3月17日,张伯伦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说。两周后,英国对波兰的独立做出单方面的保证。4月6日,英国又与波兰签订了互助条约以取代单方面的担保。与此同时,法国也追随英国重申忠于法波同盟的义务。   ……

作者简介

  张志华,1963年8月生,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毕业,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