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权研究文集:中国人权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

人权研究文集:中国人权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

1星价 ¥38.2 (4.9折)
2星价¥38.2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5397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36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08539751 ; 978-7-5085-3975-1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14年中国人权研究会研究课题优秀成果论文集,收录11个研究报告涉及少数民族人权与法治、妇女就业权、残疾人权利保障、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机制、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社会工作在人权保护中的作用和东西方人权观念差异、人权公共外交等领域,均为当前我国在人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的问世适时反映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以及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提升中国的人权话语权,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11个研究报告,涉及少数民族人权与法治、妇女就业权、残疾人权利保障、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机制、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社会工作在人权保护中的作用和东西方人权观念差异、人权公共外交等领域,均为当前我国在人权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研究报告的承担者,既有多年从事人权理论研究的资深专家学者,也有近年来逐渐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人权学者。本书的问世适时反映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以及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提升中国的人权话语权,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目录

前 言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与法治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

刑事赔偿制度的现代转向——基于人权保障的视角

冯俊伟 芮秀秀

我国保护妇女就业权利法律制度的建构

郝鲁怡

劳教废止后社会矫正的职能定位和制度设计研究——基于人权保障和权利均衡视角

李 川

东西方人权观念的差异、原因及其影响

李世安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合理便利”

曲相霏

转型时期我国劳动者适度劳动权及保障机制的完善

石美遐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机制比较研究

许 尧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研究报告

张晓玲

社会工作在人权保护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周 强

完善我国人权公共外交研究

周 伟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与法治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 内容摘要:尊重基本人权和文化多样性是当今世界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两个*重要的基本价值取向,少数民族权利保障问题恰恰同时涉及这两个基本价值取向。因而,从联合国宪章到一些专门性少数民族人权公约,都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把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和世界的长久治安、繁荣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问题,努力通过立法与实施各种惠民政策等途径来保护少数民族权益。本项研究从法律视角,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主要研究方法,从国际公约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障、我国法律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障等几个层面对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对中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的可能进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 人权 法治 民族区域自治 导 言 (一)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建国伊始起就特别重视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我国的宪法、“三大实体法和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有关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方面的一些重要的国际法律文献资料还没有翻译成中文,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没有得到我们的充分关注,致使我们对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国内法的分析和讨论上。本研究以笔者进行的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同时辅助以对国内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分析,旨在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状况。 本项研究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少数民族人权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人权公约的介绍和国内法律的有关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解释。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内的影响,却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由此,本报告重点研究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框架内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归纳国际社会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原则,从而构建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主要模式,力求丰富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研究的理论。从实践意义上讲,少数民族人权问题和权益保障研究可以为我们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律的提供参考,从而为完善我国的相关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切实地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维护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领域的关注是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的。近年来,一些民族法学和民族学学者从国内民族分布状况和民族的需要层次出发,分析我国法律对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护的作用,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徐中起教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勇研究员所著的《少数人权利的法理》 一书从国际法上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一般理论、相关国际公约、国际法上少数民族权利的案例(尤其是人权事务委员会的典型案例)、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国际文献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的正当性与具体措施。徐显明教授主编的《国际人权 法》 一书也在其中的第20章和第23章这两章中专章论述了“少数者和土著民族的人权”与“人民、民族自决权” 问题,涉及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 国外的相关专著方面经过笔者对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进行多种方式的综合检索,发现有关少数民族权利的专著有37本。其中比较重要的有,Skrentiny和John David所著的The Minority Rights Revolution ,该书回顾了整个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该书并不仅仅局限在国际人权法的范围内,还包括了当今对各种类别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Nions和Helen的 Minority Rights Protec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一书,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对国际法上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宗教、语言和文化等角度指出了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与措施。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关于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往往有所偏颇,特别是忽略了国际公约和国内政策的互动关系。西方学者一般只重视国际人权公约在促进少数民族融入主体社会方面的作用,主张国内法律应该为少数民族群体融入到主体社会提供物质条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关心民族政策的内涵,对它的执行和接受情况并没有进行足够的实证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选题涉及许多国际公约和世界各国法律法规,因而需要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1、文献研究方法。笔者收集了有关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方面的大量外文资料,并在撰写本报告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文献收集和社会调查,这些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2、实证研究。笔者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田野调查,通过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形式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状况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统计的方法,推测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3、历史研究方法。少数民族人权保护虽然可以追溯到1648年,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开始于1946年。本课题尊重历史,将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发展进程分为若干阶段,梳理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在各个阶段的特点,挖掘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目的和原则。 4、规范研究法。本研究对有关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方面的国际国内法律文件进行全面地收集、整理和解读,主要包括有关的国际公约、外国有关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立法、各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及其成员国有关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法规、中国有关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等。

作者简介

中国人权研究会是中国人权领域大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其宗旨是:研究中外人权理论、历史和现状,普及和宣传人权知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