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8242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3页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19824266 ; 978-7-5198-2426-6

本书特色

罗布泊,这片被世人以“无人区”“不毛之地”冠名的地方,曾水草丰美河道遍布。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雪水融化形成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以及来自敦煌附近祁连山冰川融水的疏勒河,一起源源不断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并形成一个个绿洲。绿洲间相互连接的道路,又构成了历*的贸易联络线——丝绸之路。本书内容根据作者本人两次穿越罗布泊遇到的人和事为素材编写,并不限于罗布泊本身,而是沿着曾经的西域古道,串联起一个个曾经的丝路文明。既有历史文化,也有风土人情,更包含了人们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一些思考和探寻。作者以新疆本土成长、探险者、摄影师、观察者等身份描述了对罗布泊地区的认知和感悟。这本书能带着大家走进没有多少人能走进的罗布泊,同时也能让忙碌于都市生活的人们,找到一份内心的慰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根据作者本人两次穿越罗布泊遇到的人和事为素材编写, 既有历史文化, 也有风土人情, 更包含了人们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一些思考和探寻。全书包含约30篇文章, 图文并茂, 作者以新疆本土成长、探险者、摄影师、观察者等身份描述了对罗布泊地区的认知和感悟。

目录

目录



引言



百年发现之路,从麦盖提出发



向导克里木


一三


烤鱼盛宴


一七


天边的绿色


二九


沿着克里雅河前行


三五


世外之地——达里雅布依


四二


烤全羊与篝火


四八


安迪尔变迁


五三


飞来横祸 五九


楼兰姑娘茹仙古丽


五九


楼兰姑娘茹仙古丽


六五


英苏、老人、塔里木河


七二


黄砖沙漠公路


七八


闯入者


八五


“十八公里”陷车路


九二


流星雨之夜


九八


近瞻楼兰


一〇四


躁动与冲突


一一〇


逃离罗布泊


一一八


回故乡,走丝绸之路


一二四


七角井与了墩,两位守望者


一三〇


遇老友,相约再进罗布泊


一三六


铁干里克,挑战大沙丘受



一四三


营盘古城,回溯绝地重生


一四八


跨越古今,从太阳墓到前进桥


一五五


直面孤独,楼兰守护者


一六一


骄阳之下,罗布泊墓碑


一六八


进罗布泊镇,入龙门客栈


一七三


走白龙堆,见筑路者


一七九


气贯长虹,突破大沙梁天堑


一八六


苍凉,见野骆驼遗骸


一九三


陷车,被困库木塔格沙漠


一九九


追寻,彭加木的足迹


二〇五


作别,罗布泊的风


二〇九


穿越时光再回首


二一二




展开全部

节选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东,库木塔格沙漠以西的罗布泊,此时正是风季。不管是塔克拉玛干的细沙还是库木塔格的砾石,这个季节里都会随风飞舞,漫天沙砾中,偶尔会有探险者闯进这片3000多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因为吸引力——这里是罗布泊。
前不久,也是春天,与难得一聚的老友陈建中和林晓云喝茶聊天。聊丝绸之路的兴衰,聊罗布泊的变迁,聊那个用毕生探索西域历史,并让楼兰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斯文·赫定。二位都是经历丰富之人,都对罗布泊的古今有着无限兴致,都是斯文·赫定的拥趸。天马行空的陈建中从说话、做事到写作都展现着重庆人麻辣的一面,他曾一个人沿着斯文·赫定的脚步独行,并出版了《一个人的西域》。林晓云先生的做事与写作风格更趋于平实,也曾沿着多位先驱者的足迹行走南疆与藏北,出版了英文著作《Searching for Shambalha》(《寻找香巴拉——沿着早期探险家的足迹》),并翻译了斯文·赫定的探险三部曲中的《Central Asia and Tibet》。
聊得尽兴,思绪回到行走罗布泊的往事,在两位前辈的建议下,我也决定,将自己多次行走罗布泊的见闻整理成书。作为纪念的同时,也可以让更多对丝绸之路、对罗布泊感兴趣的朋友,喜欢斯文·赫定并被他执着精神打动的读者,用另一种视角走进罗布泊。
说到罗布泊,绝大多数人会想到“无人区”“核基地”“楼兰”。因为难以抵达,这些耳熟能详又感觉遥远未知的地方,自然也就吸引了无数旅行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目光。而这片被世人以“无人区”“不毛之地”冠名的地方,并非自古就无人居住,恰恰相反,这里曾水草丰美、河道遍布。
曾几何时,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雪水融化形成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以及来自敦煌附近祁连山冰川融水的疏勒河,一起源源不断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那里曾经是西域*大的生命绿洲,绿洲间西域古国星罗棋布,相互连接的道路又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贸易联络线——丝绸之路。
记忆中,**次知道罗布泊这个名字是在1980年,同时还知道了另一个名字——彭加木。
我出生并长大在新疆哈密第六地质大队的大院儿里,那是隶属于新疆地矿局的驻哈密单位,哈密位于罗布泊北缘,距现在已经干涸的湖心有四百公里。当时的家还是土坯搭的平房,一大一小两间屋,还有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孔菜窖,夏天的时候喜欢在里面待着玩儿,因为凉快,同时能研究一下潮湿虫的生活。
刚上小学那会儿,有一次老爸回家很晚,回来就说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了,新疆各地质单位都派人去协助搜寻,军队也派了部队和直升机。
当时没想过搜寻规模有多大,这一事件的影响有多久远,只觉得彭加木一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人,而这罗布泊又是哪里?和自己去过的戈壁滩有什么不同?总之,罗布泊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记忆中,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走进罗布泊,行走在那片浩瀚的世界,像那些勇于探索未知的前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喜欢抓蛇养鹰的我从师范毕业,回到上了八年学的母校——地质中学任美术老师。这是从小学到高中一条龙的子弟学校,当年从高考升学率到学校软硬件都属当地一流。闲暇时候喜欢跑到图书馆里翻书,那时还没有网络的概念,图书杂志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图书馆里,再次注意到了罗布泊,知道了王昌龄的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里说的那个楼兰竟然也在罗布泊,在二十世纪初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
时间转到二十一世纪,千禧年的夏天,我从努力考取的电影学院顺利毕业,然后稍有波折地来到《北京晚报》摄影部打零工。部门主任风哥工作要求严归严,但对我们这几个临时工都很照顾,从生活到工作,尽可能给我们提供帮助与机会。一年后,2001年秋天的一次例会上,风哥说交给我一项采访任务,配合副刊的沈沣采访,目的地是新疆,竟然是罗布泊!
2001年是斯文·赫定发现楼兰一百年整的日子,一场名为《百年发现·世纪穿越》的大型采访活动将拉开大幕。从斯文·赫定**次探访新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麦盖提出发,沿丝绸之路古道,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罗布泊荒原,*终将抵达楼兰古城。于是,我在离开新疆几年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穿过罗布进楼兰。
**次探寻感受到罗布泊历史的深厚博大,简直是一阵风拂过就带出一段历史,同时又因为**次来此是大部队行进,有顶级沙漠车和专业司机做保障,缺少了一份探险的感觉。于是,在首次走进罗布泊十年后,再次同几位朋友来到罗布泊,从西侧的尉犁向东边的敦煌,驾车穿越。寻找丝绸之路的历史沉淀,面对罗布荒原的大漠苍凉,以渺小的生命面对艰辛的 旅途。

作者简介

白继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现为北京晚报摄影记者,多家杂志、网站撰稿人。主要工作为独立采写专题稿件,近几年来,十至梅里雪山;四走滇缅公路、两次穿越罗布泊;自驾行走过青藏线、滇藏线、新藏线、川藏南、川藏北、丙察察、丙察左等进藏道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