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30887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213088711 ; 978-7-213-08871-1
本书特色
布赖恩·利特尔是人格心理学大师,连续3年被评为“哈佛大学*受欢迎教授”,他开设的人格心理学课曾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引起大量学生追捧! 颠覆所有对性格进行分类的理论,认为没有人的性格是稳定不变的,改变性格,是一种适应生活的策略,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在做自己的同时,选择性地“不去做自己”,以实现生活和工作的双赢。 提供一套新的认识人和世界的方式,让你从人格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自我监控倾向、控制感倾向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解读人格与健康、情境、环境、创造力、工作等的关系,告诉你如何更有成效地追求幸福与成功。 本书通俗有趣,具有非常详实的案例和丰富的测试,将人格心理学的内容讲得非常生动鲜活。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某种性格的人?你是不是坚信大五人格、九型人格的测验结果?是否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或不适合某种行业?是否认为许多情况下的不成功都是因为性格中的局限?我们常常习惯于将自己当作某一类人,将自己在某一种生活模式上,但这却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在《突破天性》中,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人格不是稳定不变的,我们不只有“固有性格”还有“自由人格”,每个人都能掌控和改变性格,提高对不同场合的适应力,让性格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助力! ● 《突破天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通过个人计划、个人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等多个层次、多种视角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想要了解他人,不能问“你属于什么人格类型”,而应问“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人格与幸福、成功有什么关系?在《突破天性》一书中,通过对人格与情境、健康、控制感、环境、创造力等方面关系的论述,布赖恩·利特尔论述了人格与幸福、成功的关系,为你追寻幸福与成功提供明确的指引。"
目录
引 言 掌控人格的力量
01 个人建构:认识他人时,你在想什么?
认识他人时,个人建构既是框架也是牢笼
个人建构如何塑造你的生活
个人建构如何影响你对他人的评价
以自由的态度看世界
02 稳定特质:幸福的人总有相似之处
30 分钟完成的人格测试,真的可信吗?
大五人格特质如何影响你的成功与幸福
03 自由特质:跳出对自己的固有认知
没有人的人格是绝对稳定不变的
左右人行为的三种来源
自由改变人格,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出于性格的行为,是武器,也是毒药
04 人格与情境:一键切换行为风格
你是洋葱型还是鳄梨型的人?
自我监控倾向对人的影响
自我监控能力:不想变,还是不能变?
情境越正式,自我监控压力越大
讲原则还是求实效?
有效的态度,是灵活的自我监控
05 人格与控制感:成功在于计划
控制感对行为的影响
控制感,应对压力的有效手段
丧失控制感,会发生什么?
适应性幻觉:避免消极现实的干扰
06 人格与健康:坚韧性如何变成健康杀手?
别轻信健康测试!
坚韧性,为健康保驾护航
A 型人格:潜在的健康杀手
人格与健康的矛盾关系
在人格、健康与环境中寻求一致感
07 人格与创造力:孤胆英雄的神话
IPAR 创造力研究:创意者的人格
创造力、古怪和精神疾病的区别
传统的人:创意项目的幕后功臣
富有创造力的人幸福吗?
08 人格与环境:寻找你真正的家园
环境设计与人类幸福
环境人格:哪种环境适合你?
环境的大五人格
网络环境与人格的相互影响
09 个人计划:发现生活中新的可能性
唾沫测试:你的个人化程度如何?
个人计划:你在忙什么
如何评估你的个人计划
三个维度探究个人计划的进展
个人计划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计划中的情感体验
10 幸福的艺术:追求是永恒的动力
对核心计划的可持续追求
适应性重新解释
自我改变:尝试新的自我
背景监控:找到专属自己的小生境
自我反思:“我”与自我的舞蹈
注释和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节选
你是洋葱型还是鳄梨型的人? 在探讨有关自我监控的知识之前,我想提供一些背景信息。1968 年,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 米歇尔出版了《人格与评估》,这本书对人格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米歇尔认为,就像传统的看法一样,人格是一个神话。他对已有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传统的假设,即人们在不同情境中都具有稳定不变的性格,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是需要严肃地重新思考的。对于人们的日常行为,米歇尔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依据人们所处的情境和对情境的认知加工来解释行为。 接下来发生了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争论,人格心理学家捍卫着人格特质的立场,而社会心理学家则采用情境主义的方法。这是一场充满仇恨的争论,但它推动了两个阵营的大发展。而其中得到特别多赞同的结论是,行为是人格特质与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疯狂的派对和安静的交谈分别会吸引外向者和内向者。这个结论还强调人们所做出的行为,即其所进行的任务和计划。在人们的日常事务中,人格特质和情境都发挥着作用,因此研究这些事务能够使心理学家整合人格分析与社会心理学分析的优势。碰巧,这也是我的观点,在倒数两章中我对此会进行详细探讨。 对有关人格特质的争论,自我监控量表的编制者马克· 斯奈德(Mark Snyder)教授另有一个创意十足的结论。他认为,低自我监控者的日常行为主要受到其人格特质影响,而高自我监控者的行为主要受情境影响。这种区分很有价值,它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注意到自己各种不同的倾向与偏好,有些看起来相当令人吃惊,比如如何在食物上撒盐。 假设你打算咬一口面前盘子里的牛排,当然,如果你想象为一大块豆腐也没问题。你会在加盐之前先尝一尝吗?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斯奈德检验了这个问题并发现,在自我监控测试中得分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加盐之前尝一尝。而在自我监控测试中得分比较低的人则更有可能加完盐再品尝,或者根本不加盐。这就好像低自我监控者非常了解他们对口味的喜好并会据此采取行动,而高自我监控者则需要先查看情境,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在确认牛排的味道之后才会大快朵颐。根据斯奈德的观点,低自我监控者的行为与其根深蒂固的普遍倾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指引他们行为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情境。 以牛排和调味品作为开篇后,我们继续以食物作比喻,来帮助大家理解自我监控倾向对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影响。你是更适合被比喻为洋葱还是鳄梨?当被要求列出自己的特征时,高自我监控者倾向于说出大家都能看到或感知到的方面,比如他们的身体特点、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低自我监控者则倾向于说出他们的内在特性,比如他们的价值观、偏好和人格特质。 研究者对人们所说的这些关于自我的特征进行了检验,然后发现,高自我监控者更像洋葱,他们一层一层地剥,直到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本质的自我。或许你的同事伊丽莎白就是这样的人。你永远弄不懂她。她的自我变化不定,而且会分化出许多亚自我。实际上,她就是没有本质的自我。 与之相反,低自我监控者更像鳄梨。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个核,一个恒定不变的坚实核心。或许你的朋友道格就是一个低自我监控者,道格永远就是道格,他不会变成古怪的道基,也不会变成严肃的道格拉斯,他只是平凡的道格。和他在一起,你永远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他的核心是牢固的,他的自我不会变化不定。当然,有些人也称之为刻板。 高自我监控者像洋葱,可以层层剥开,却没有什么本质的自我;低自我监控者像鳄梨,永远有一个恒定不变的坚实内核。 在第3 章中,我们探讨了人能够如何采取自由特质的行为以推进重要的核心计划,而采取自由特质的行为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方式要违背其生物源自我。高自我监控者应该特别擅长这一点,能做出与性格不符的行为,而低自我监控者则很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应该那样做。 接下来,我会探讨自我监控取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一些方式,包括友谊和职业轨迹。在探讨的结束前,我们将会面对一个关于价值观与性格的问题,也就是关于人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在人格研究中,并不适合用科学来解答这类问题,但科学能帮人们更深刻地反思价值观的问题。为了使你能更敏锐地感知到这些差异,不妨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吧。**个问题是,你希望恋人是低自我监控者还是高自我监控者?第二个问题,你希望国家领导人是低自我监控者还是高自我监控者? 没有人的人格是绝对稳定不变的 当我在亚利桑那州登上讲台,准备发表主题演讲时,发生了熟悉的转换:我从天生的内向人格转化成了非常不同的人格特质。毕竟在早上8:35,听众们绝对不想听到一个内向者娓娓道来的、犹豫不决的演讲,尤其是在经历了前一天晚上充满激情的畅饮之后。即使是内向者,一定也想听点能够提升他们唤起水平、让他们全情投入的东西。因此,作为听众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在演讲开始的几分钟里问你利特尔教授是怎样一个人时,你可能会说他是一个情绪激昂的外向者。但我更了解自己——我是一个内向者。又或者,我真的比别人更了解自己吗?得克萨斯大学的萨姆· 戈斯林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准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当你与他人发生分歧时,可能是因为这里是盲点,你看不到真实的自己。但也可能表示它是个人地段,在这里你比其他人更能准确地认识自己。以布赖恩· 利特尔教授为例,他在哈佛大学教授人格心理学,讲课讲得精彩极了。据听过他课的人说,在课堂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热情洋溢,充满了活力。因此,不足为奇的是,学生们普遍都认为他是一位热情澎湃的外向者。然而,利特尔对此并不赞同,他坚称这一切都是为了做一个好老师而表演出来的。我们应该相信他吗?会不会有可能外向是他的一个盲点? 我有盲点?可能吧。不过萨姆是我的朋友,他非常了解我,他在文章中解释了我人格中的一些方面,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我的学生和听众会误解我。当然,我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会做出导致他人误解其稳定的人格特质的行为,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性格”行为。对此,我提出了一个理论,解释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以及为什么它会对人们的幸福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格具有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内在现实包含着人们打算做的事情,即人们在某个时间要追求的个人计划;而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的对他人的看法则构成了外在现实。 正是在这两种现实的联系中,我们的人格被建构出来,受到挑战并被重构。当探究它们的联系时,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奇怪的行为。比如说,一直努力表现出稳定性格的神经质者可能会“泄露”出他们的神经质,又比如一个好人为了补偿他同伴前一天晚上受的侮辱,可能会在酒吧里做出十足混蛋的行为。内向的哈佛教授在登上讲台时会变成“伪外向者”。但正如萨姆注意到的,下课后,激情四射的教授会躲进厕所里,降低他的唤起水平。其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会对我们的幸福具有重要影响? 在上一章中,我们探讨了稳定的人格特质与快乐、健康、成就等幸福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稳定的人格特质方面,个人差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意义重大。不过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种理解人格的方法。难道人格不完全取决于情境吗?难道背景不重要吗?难道稳定的人格特质不只是一个神话吗? 以上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的”,但具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显而易见,相比在葬礼上,人们在派对上会表现得更外向;相对于给朋友发短信,人们在报税时会更认真谨慎。然而特质理论与此并不矛盾。特质的平均水平确实会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但特质表达的等级顺序却是非常稳定的,也就是说,在特定情境中你的人格特质与其他人的人格特质的相对关系是很稳定的。比如说,小学时的调皮蛋在30 年后会变得不那么顽皮,而他的大多数同学同样也会降低外倾性水平。在同学聚会时,他依然是个喜欢搞笑的人,只是他的玩笑变得更有品位,更有分寸,更成熟了,但他仍然是个十足的外向者。 尽管每个人,包括你,在派对上都会倾向于表现得外向,但真正的外向者则更倾向于表现得特别开朗,特别话痨,在内向者看来这可能几乎已经达到了令人讨厌的程度。相比之下,内向者表现出的外向是有节制的、相对的,而且不会过分;特别内向的人甚至可能会表达出那天晚上或以后的任何晚上都不去参加派对的想法。 现在,你可能对特质理论产生了另一种担忧。你可能认为人格特质中存在一些可预测的特点,各种行为的本质与认为人格特质稳定且持久的特点是一致的。但是,当人们做出完全不同于他们基本性格的行为时,你是否也会有疑惑呢?比如在派对上,如果内向者不仅仅是适度外向,而是几近疯狂,该怎么解释?或者,在感恩节前后的几天里,如果一个平常特别难相处的人突然变得情绪平稳,而且亲切到令家人都感到疑惑不解,又该如何解释? 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下面这两个例子。马库斯是一个外倾的内向者;斯蒂芬妮是一个时而甜蜜可人,时而暴躁易怒的出版人。 马库斯是一个多元的人。在蒙特利尔的独立音乐人圈子里,他是出了名的享乐主义者,喜欢追求刺激,而且极其外向热情。他既是一位音乐人,也是一位演出经理,能够把房间里的气氛搞得很活跃、很快乐。通常,只要他走进房间,气氛就热闹起来了。但是马库斯也有另外一面。他常常对成为焦点避之唯恐不及,离群索居,躲起来阅读严肃的哲学书,表现得像一个彻头彻尾的内向者。雪夜里,在完成工作,离开位于蒙特利尔老城区的工作室之后,独自走在僻静的小巷中,他会感到心力交瘁。哪一个是真正的马库斯? 斯蒂芬妮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女人。她在曼哈顿的出版行业工作,在同事眼里,她强硬冷酷、严厉刻薄,对他人的缺点和过失毫不留情。她承认自己脾气不好,而且对这样的评价多少有些骄傲。但有时她也会做出与这些评价完全相反的行为,比如在那段感恩节前后的时间里,她表现出完全不符合其性格的友善和温柔。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斯蒂芬妮?
作者简介
布赖恩 利特尔 在哈佛任教时,他曾连续三年被哈佛大学学生评选为“*受欢迎的教授”,他开设的人格心理学课程受到大量学生追捧和喜爱;现任教于剑桥大学。 他是蜚声国际的心理学大师,在人格心理学、动机心理学、人格与幸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研究,并提出了很多颠覆性的观点。 他是超级明星演说家,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进行演讲,其演讲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新锐,而且妙趣横生,诙谐有趣,被外媒称为“罗宾·威廉姆斯和爱因斯坦的结合体”。他在TED的演讲迅速吸引了超过500万的点击,并被誉为2016年特别值得一看的TED心理学演讲。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