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518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64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301251881 ; 978-7-301-25188-1
本书特色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是一本经典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中华帝国的官僚政治是以文士兼为官僚的“士大夫”为治国者,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是一种独特政治文化形态的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就这种“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展开叙述,由此来对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和机制加以解析。作者把士大夫的很初形态追溯至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很终在汉代的儒生与文吏、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的过程中,奠定了中华帝国“士大夫政治”的牢固基础。适用于历史及政治文化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目录
**章 问题与前提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
第四章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五章 儒法之争
第六章 文吏政治与秦帝国的兴亡
第七章 “无为”与“长者”
第八章 “独尊儒术”下的汉政变迁
第九章 “奉天法古”的王莽“新政”
第十章 儒生与文吏的融合:士大夫政治的定型
第十一章 结论与推论
后记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
第四章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五章 儒法之争
第六章 文吏政治与秦帝国的兴亡
第七章 “无为”与“长者”
第八章 “独尊儒术”下的汉政变迁
第九章 “奉天法古”的王莽“新政”
第十章 儒生与文吏的融合:士大夫政治的定型
第十一章 结论与推论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史学论文百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平装)二战战史
¥12.7¥45.0 -
民众政府
¥9.5¥2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冲动的美国
¥44.2¥69.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新政治科学
¥10.4¥26.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走向海洋
¥17.1¥59.8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中国的民主
¥5.9¥18.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46.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