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2507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20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19250720 ; 978-7-5192-5072-0

本书特色

本书将信息分析视为一个系统,认为信息分析是为组织活动提供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从信息分析的理论、信息分析过程、信息分析实践、影响信息产品质量的因素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具体类型的信息分析的含义、任务、范围、背景发展,信息分析的主体和客体,信息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过程、产品和用户等,研究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信息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类别、方法以及应用,对具体类型的信息分析分别从含义、任务、范围、背景发展,分析主体和客体,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过程、产品和用户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

目录

1 信息分析概述
2 信息分析的领域和历史发展
3 信息分析的哲学和逻辑基础
4 信息分析的系统模型
5 信息分析的原理
6 信息分析的宏观逻辑结构
7 信息分析过程
8 信息分析的问题界定
9 资料收集和整理
10 模型和理论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11 解释分析
12 预测分析
13 决策分析
14 评价分析
15 规划分析
16 整合分析
17 信息分析师
18 信息分析产品
19 信息分析产品质量

展开全部

节选

信息分析的定义仍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至今尚未统一。在我国,信息分析的领域主要是由科技情报界来界定的。所使用的类似概念包括情报分析、情报分析与研究、情报研究、情报研究与预测、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分析与预测等。大体上可以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限,之前主要使用情报研究或情报分析,在国家科委决定改情报为信息后,则使用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分析与预测。关于情报研究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情报研究是针对用户需要或接受用户委托,制定研究课题,然后通过文献调查和实情调查,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研究其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经过归纳整理、去伪辨新、演绎推理、审议评价,使科技知识得以系统化、综合化、科学化、适用化,以揭示事物或过程的状态和发展[1]。(2)情报研究是针对某个课题,从大量文献资料和其他各种有关情报中,经过分析、综合、研究,系统地提出有情况、有对比、有分析、有观点、有预测的情报研究成果,以供用户参考使用[2]。(3)情报研究是根据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软科学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以社会信息的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等系列化加工为基本过程,以形成新的、增值的情报产品,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社会化的智能活动[3]。对比上述几种定义,可以发现:**,都指出了情报研究的针对性。特别是针对用户的需求。第二,都强调了分析和研究的信息过程。第三,也存在某些差异,**个定义的情报研究对象局限于科技知识;第二,三个定义则扩大了情报研究的范围。此外,第三个定义还强调了情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即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软科学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情报研究”一词逐渐被“信息分析”一词取代了,关于信息分析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信息分析是对大量纷杂无序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分析、综合、预测,为用户提供系统的、准确的、及时的大流量知识与信息的智能活动[4]。(2)信息分析旨在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其任务就是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5]。(3)信息分析研究是一种以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问题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6]。(4)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7]。(5)信息分析是情报研究范围的扩展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是针对特定的需求,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加工,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情报[8]。对比这一阶段的定义,可以看出除了以“信息”替换“情报”,基本上和前一阶段的定义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强调了信息分析具有科学研究的特征,或者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

作者简介

吕斌,男,湖北武汉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就职于研究、金融等机构,在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担任过IT行业情报分析员、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证券公司研究总监等职务,现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情报学理论、信息社会与信息化评价。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十多项其他项目,在海内外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专业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六部。李国秋,女,江西南昌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曾就职于金融机构,在南京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担任过证券公司高级研究员、证券公司地区总监等职务,现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情报、情报学理论。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海内外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五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