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639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cm
  • 页数:267页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42663900 ; 978-7-5426-6390-0

本书特色

1. 在这本书中,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带着“文学的起源”这一命题,从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四个面向深入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国文学的主要特征与源头性质进行梳理,勾勒出中国文学的历史流变与文体特征;探入古人博大而丰富的精神与情感世界,在短短的篇幅内,带读者进行了一次丰富而不乏机趣的古代文学史畅游。 2. 一个民族文学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这一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骆玉明教授在极短的篇幅内,借由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带读者听边城吹笛,看长安落花……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 3. 本书是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倍受欢迎的作品。风评极高,被读者誉为名副其实的“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

内容简介

《游金梦》是《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这三部古典小说的书名各取一字缀合而成。《西游记》的精神是游戏。但“游戏”未必就意味着浅薄, 一个有智慧有见识的小说家, 用一种游戏笔墨来写异想天开、神妙奇怪的故事, 反而更显得目光灵敏, 烛照分明。“金”在《金瓶梅》里本来指潘金莲, 借用来转指这部小说中无所不在的金钱的力量也是很顺当。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片, 则是在人生失路的迷茫中, 把追忆美丽的女子们曾有过的音容姿态作为人生*后的寄托。游戏与幻想、金钱与欲望、爱情之梦, 是二部小说核心的内容, 合奏起来是激荡的生命乐章。

目录

引言
**章 人间诗意
《诗经》的文化精神
004 / 上帝与祖先
006 / “ 美”与“ 刺”
008 / 战争与和平
011 / 恋爱与婚姻
华丽的楚辞
016 / 屈原的故事
017 / 忧愤的长歌
019 / 优美的神曲
乐府与民间风情
023 / 艰困的人生
025 / 孔雀东南飞
027 / 北国之声江南曲
自然的兴味
031 / 自然哲学
033 / 采菊东篱下
034 / 山水含清晖
诗体的分化
038 / 五言古体
039 / 七言古体
040 / 五言律诗
042 / 七言律诗
042 / 五言绝句
043 / 七言绝句
唐音与宋调
046 / 唐音宋调之别
048 / 江山胜迹
052 / 边关风尘
055 / 人生何似
061 / 蓬山梦远
从“诗余”到“词余”
066 / 词是怎样形成的
069 / 花间尊前春江水
074 / 雅趣与俗调
078 / 豪放之风
084 / 散曲的体式和特点
085 / 散曲的风情
第二章 锦绣文章
史家之文
094 / 甲骨、钟鼎、典册
097 / 《春秋》经传
100 / 纵横家的身影
104 / 史家之绝唱
诸子时代
111 / 格言和语录
114 / 从语录到文章
116 / 谬悠之言
美文的谱系
121 / 语言的陶醉
124 / 子虚乌有
127 / 回归抒情
131 / 骈文的形成
133 / 雪、月、恨、别
135 / 魂兮归来
137 / 书信之美
139 / 余波清涟
古文与“唐宋八大家”
142 / 关于“ 古文运动”
144 / 韩柳摩苍苍
148 / 宋文的趣尚
晚明小品
155 / 何为小品文
156 / 人世辛酸
159 / 梦萦西湖
第三章 剧坛春秋
戏剧的历史
166 / 优孟衣冠
167 / 踏谣娘
168 / 参军戏
169 / 宋杂剧与金院本
元代的杂剧
173 / 元杂剧的体制
174 / 女人的命运
178 / 墙头望见白马郎
181 / 皇帝他只会哀愁
181 / 浪漫在西厢
186 / 坚忍与复仇
187 / 只有灵魂是自由的
南戏与明、清传奇
189 / 南戏的形成和发展
191 / 为了贞烈的苦难
193 / 风雪宝剑
194 / 美女的使命
195 / 梦幻牡丹亭
201 / 多情的小尼姑
202 / 七夕长生殿
205 / 歌尽桃花扇底风
209 / 余论
第四章 小说天地
志怪与传奇
213 / 神异的世界
218 / 名士风流
220 / 奇人与奇事
228 / 恋爱很不容易
231 / 迷人的狐鬼
白话短篇小说
235 / “ 说话”与话本
236 / 早期的白话短篇小说
239 / 璀璨的“ 三言”
243 / 欲望的世界令人惊奇
白话长篇小说
247 / 英雄竞逐的历史长卷
251 / 好汉意气慷慨
256 / 快乐的取经路
260 / 一个商人家庭的悲欢
265 / 美是脆薄易碎的
273 / 士林的堕落与自救

展开全部

节选

  引言  “文学的起源”通常被当作理论问题来讨论。不过,若是把这想象为一种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类生活场景,显然更为动人。  夜,渺茫的月光下,风吹落枯叶。人们唱歌,声的波动让许多人的心摇漾于同样韵律。老人呢喃的语调,说从前,更从前,走过来的路。“后来呢,后来呢……”  也许我们无从追究人类智慧究竟来之何方,这是天地间深隐的奥秘;但我们可以断定,当人类开始使用语言,它便闪耀出*初的光华。在这以前,世界只有自然的规则与自然的秩序,在这以后,人为万物命名,确定它们的价值与关系,从而建立了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圣经》开篇《创世纪》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这正不妨看作人类走出暗昧的象征。  作为生物性存在的个体,人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古老的年代,人能够经历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但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却扩展了每个生命的精神内容。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还有无穷延展的想象。遥远的星空,辽阔的山川,荒莽的过去,奇妙的未来,有过什么?会有什么?生命是那样微渺,但在想象中却表达着无穷的渴望。  “文学”是*难给出确切定义的概念之一。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这么说:情感和想象是文学*基本的要素;在语言构拟的空间中,人们把现实与可能联系在一起,探究人生与世界的真相,体味生命的悲欢,演示人性的可能。在这过程中,人类为自己寻求更为自由而广阔的天地。人同时在现实与非现实中生存,在现实与非现实中创造自己的生活。当我们说“文学”在“发展”时,它的真正意义是:人们不断扩展自己所拥有的世界,而生命形态也由此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人群散居在苍穹笼罩下的大地,高山、平野、岛屿、海洋,寒温有异,物产各殊。人性总有其相通之处,如钱钟书先生所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因而在文学领域中,我们会看到完全相隔的人类族群描绘了十分相似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与欲望。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恰如老子所言“人法地”,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的不同,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化气质、艺术趣味。彼此相通又各不相同的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学,百花齐放,各呈风姿,汇为一片,绚丽无比。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历来又重视文学创作,因此在近三千年间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与作品。而且,由于汉语具有特别强的生命力与稳定性,古今之间的阅读障碍远不像其他语种那样严重。甚至,有些古老的诗篇,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像“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虽然年代如此久远,现代人却并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不一定要依赖专家的阐释,就能够读懂,能够体会其美妙之处。这使得作为后人的我们可以时常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听边城吹笛,看长安落花,徜徉云水,流连风物。  一个民族文学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这一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人无百年寿”,个体生命是短暂的;但每一个人,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又都是生活在一个文化系统中的,他可以也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体验,从而拥有广大的精神世界。当然可以说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我们精神性生存的背景,但构成我们精神血脉的首先总是本民族的文化。我们进入中国文学的世界,在语言所构拟的空间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伟大的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了解人类文化的基点。  在这本小书中,我想和读者一起在中国文学的世界中做一次简短轻松而不乏机趣的游览。当然,在如此有限的篇幅中全面介绍中国文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而只能是选择一些要点来谈,而比较偏重的则是源头性质的和尤其能体现中国文学特征的内容。游览的节目,是如下四章:人间诗意、锦绣文章、剧坛春秋、小说天地。希望这会带来愉快的心情。  ……

作者简介

骆玉明,祖籍河南洛阳,寄籍江苏建湖。1951年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讲课风格幽默生动而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有魏晋名士之风,爱好围棋与茶酒。骆教授自评:“我是一个俗人,教书吃饭,喜欢孩子。” 所著《简明中国文学史》由欧洲学术出版机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成为引起西方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中国大陆学者文学史著作;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引起学术界的震动;参与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宋元明诗概说》、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等论著,并负责各书之后校定。其他出版作品有《徐文长评传》(合著)《南北朝文学》(合著)《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