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诊导论-(第2版)

脉诊导论-(第2版)

1星价 ¥29.3 (7.5折)
2星价¥29.3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2598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117259880 ; 978-7-117-25988-0

本书特色

  《脉诊导论》出版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近段时间,中医脉诊似乎成为中医实践推广的热点。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脉诊之书、各种不同的脉诊流派、层出不穷的脉诊学习班。从这个现象出发,我想明确两个问题。问题l:“导论”的意思是什么?我想导论的意思应该是,作者对某一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在结构提出的整体性、指导性的意见。问题2:中医的脉学理论与临床学习需要这样一个总结与指导的意见吗?我的回答是:需要。张仲景《伤寒论·序》中言:“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指出要想学好中医一定要回到经典,即在《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中探求本源。又指出学习中医*的困难就是“各承家技”,而这正是脉诊学习的难点。汉代以降,脉诊之学花样翻新。王叔和著《脉经》欲一统脉诊之学,其志未酬。高阳生因之著《王叔和脉诀》,反到在后世形成‘《脉诀》出,《脉经》隐”之论。自此以降,所出脉书,多是褒《脉经》,而贬《脉诀》。明·李时珍著《脉诀考证》,其意即在辨析不同脉诊流派之异同。清·周学霆著《三指禅》,所言所论则皆独出心裁,与众不同,但内容却是中规中矩。这些事例说明,要想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在脉诊体系中还真得要有一个“导论”性的著作出现。

内容简介

周达君著的《脉诊导论(第2版)》主要是对脉诊体系认知中的难点进行剖析与说明。从经典出发,对后世各种脉诊流派中,内在的合理性与外观上的相互对立,做了概要的提示。着重关注的是脉诊认知理念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医者手感与理论认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从*简单的手感训练走向实践中的游刃有余。这些内容都是其他脉书所没有关注到的要点与细节。书中众多的临床实例举例与反复分析,也皆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与临床带教。当然,本书也包含着大量的临床诊断及处方技巧,只等着有心人去挖掘。

目录

决疑篇 **章什么是脉诊 第二章脉诊因何成疑 第三章我的脉诊实践一、初识脉诊二、发现手感三、认识全息四、读书生疑五、手感决疑 第四章脉诊的诱惑一、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1.望闻难凭2.问诊多惑3.脉诊有度一h二、脉诊提示中医临床能力三、脉诊与临证巧思四、脉诊与中西医结合五、脉诊是中医对人体生命状态的重要探求方式六、脉诊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与重要体现 第五章怎样学习脉诊一、明理为先1.脉求全象2.脉求因果3.立志当明二、手感次之1.认识手感2.手感先天,后天可补3.手感明理三、读书第三1.由浅入深2.熟读经典3.广泛涉猎4.相信古人5.学会存疑四、临证第四1.脉证相应2.脉有所变3.脉有所藏4.相信自己 第六章古今脉辨一、寻找立足点1.西医的立足点——分析与解剖2.中医的立足点——系统与整合二、分析与解剖式的脉论1.心脏的泵原理2.脉搏波的原理3.定义与批判4.臆断三、系统与整合式的脉论1.脉是波动2.脉的形态学变化3.脉的多因素相关 第七章脉象仪的发明一、脉诊理念问题二、技术先进性的疑问三、信息处理的难度1.变量的设定2.电脑的发明与应用 …… 经典篇 实践篇 结束语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达君,方氏针灸传人,传统中医继承人。中央电视台《杏林寻宝》节目“方氏头皮针”技术持有人。现任广州市越秀区周达君中医诊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 199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任职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曾任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传统疗法科科室主任。2015年辞职,创立“广州市越秀区周达君中医诊所”,任所长。 幼承家教,早年向外祖父方云鹏学习针灸技术。大学毕业后,传承黄元御医学精粹,对中医脉诊及方氏针灸体系感悟尤深。强调运用中医的理念认识问题,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分析问题。临床实践喜针药并重,认为“临床审证,脉诊为先”,提出“脉重解析”的观点。著有《脉诊导论》《头皮针疗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