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0769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3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35076915 ; 978-7-5350-7691-5

本书特色

  《夜宿乌镇》是作者钟桂松几十年间工作之余所见、所闻、所思的一部分记录,是从已经发表的上百篇散文随笔中精选出来的。  全书分两辑。**辑是国内去过的地方的文化随笔,是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写下的所见、所闻、所思,其中有访问台湾过程中与台湾老兵的偶遇,有关于新疆、甘肃、海南、湖南等地的游记散文等。第二辑是时间的记忆,主要是回忆、怀念一些前辈和师友。

内容简介

  《夜宿乌镇》是一部作者钟桂松三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所见所闻的散文集。时间跨度前后三十多年,地域涉及天南海北,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台湾,在新疆,在敦煌,在海南,在长白山以及浙江各地。这些点滴见闻,时间虽过去多年,但因作者认真的写作态度和真实的笔墨记录,在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感到新鲜、亲切。在第二辑里,主要选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写的十多篇怀人散文,由于这些散文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充满感情。因此,青少年读这些散文,能够体会到人间真情。

目录

01 夜宿乌镇
飞往台湾
“天长地久”的记忆
风雨阿里山
台中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高雄港畅游
感受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缘
天池瀑布
戈壁明珠——石河子
《新疆**犁》
碧水一潭是天池
神秘的莫高窟
昔日阳关今何在
天下雄关
兴隆看云
通什黄昏
遥望五指山
漫步桃花源
太极洞游记
谒徐向前故居
楠溪江秋色
温州梅雨潭
发现高迁
苍南四季
难忘平山
茅盾故乡行
古诗吟乌镇
南天竹与白杨树
乌镇过年
乌镇:茅盾的乡愁
千年不改石门湾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缘缘堂的前世今生
说不尽的南浔
夜宿乌镇

02 时间的记忆
半个多世纪的深情
忆念茅盾表弟陈瑜清
一封写在心里的信——怀念张立国老师
忆陈学昭先生
世纪君匀——忆钱君匋先生
大师钱君匋的故乡情
广洽法师与石门缘缘堂
怀念岳石尘先生
怀念于梦全老师
怀念吴奔星先生
痛悼褚钰泉
想念徐重庆
怀念陆文夫先生
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秉承传统中相承和平
西湖的新年畅想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夜宿乌镇》:  千年不改石门湾  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故里石门湾的地名,已存续了2500多年。相传这一带原来是诸侯小国交战的地方,常常铁马金戈,硝烟四起,百姓不堪其扰。后来,周敬王二十二年至周元王三年,即公元前498年至公元前473年,吴越争霸,战争不断,越王在这个地方“垒石为门”“以为界限”,作为吴越两国的疆界,从此有了石门这个名。至今,石门镇上还有“垒石弄”的弄堂名称。清代的《桐乡县志》有“春秋时吴越争霸,两国以此接壤,越勾践垒石为门,以为屏蔽,吴亦筑城于其地,以拒越兵,洵险要之地,因称石门”。这就是石门地名的由来。后来,隋大业六年(610年),在江南开凿大运河,规划时,大运河要从嘉兴经过石门、崇福、塘栖然后到达杭州。从杭州回来经过石门时,正好南来东去,从崇福北上石门,一个转弯,浩浩荡荡,径直东去,所以石门又称石门湾。因为当年的大运河比今天的高铁还让人欣喜和爱用的缘故,百姓又想出许多美妙的词句,如称石门为玉湾等,但石门这个地名,历经千年而不变。  石门湾的先人们1000多年来一直守护着石门湾这个古老而又有文化意味的地名,守护着这世世代代石门人的乡愁。千年不改的石门湾,也千年不绝地传诵着石门历史上的故事。这些文化、乡愁、故事在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心里,同样永远是美丽温馨的。抗战时期,丰子恺率全家老小逃难到广西、四川、重庆等地,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但唯一想起来就感到温馨的是故乡“石门湾”这个名字,做的*温馨的夜梦,就是在故乡石门湾的生活。1939年9月6日,丰子恺写就了一篇长文《辞缘缘堂》,其中一句“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感动了无数乡亲的同时,他还担心外省人看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特地介绍了这个“石门湾”的来历:“它位于浙江北部的大平原中,杭州和嘉兴的中间,离开沪杭铁路三十里。这三十里有小轮船可通。每天早晨从石门湾搭轮船,溯运河走两小时,便到了沪杭铁路上的长安车站。由此搭车,南行一小时到杭州;北行一小时到嘉兴,三小时到上海。到嘉兴或杭州的人,倘有余闲与逸兴,可摒除这些近代式的交通工具,而雇客船走运河,这条运河南达杭州,北通嘉兴、上海、苏州、南京,直到河北,经过我们石门湾的时候,转一个大弯。石门湾由此得名。”丰子恺先生轻松描绘了家乡石门湾的方位及优势,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乡情,尤其是在远离家乡的广西思恩这个偏远地方思念恩泽过自己的石门湾,显得格外深情。所以,“石门湾”三个字在外省人看来稀松平常,但在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那里,却是温馨而敏感,是他所有感官神经中*为敏感的焦点,他说过,抗战逃难“流亡以后,我每逢在报纸上看了关于石门湾的消息,晚上就梦见故国平居时的旧事,而梦的背景,大都是这百年老屋”。丰先生看到“石门湾”的消息就做梦,梦见石门湾老屋悖德堂,就梦见故乡、故土、故人,“梦见孩提时的光景”“梦见父亲中乡试时的光景”,这是对名为石门湾的故乡何等的情怀?有时逃难途中住在酷热少雨的地方,丰子恺先生便立刻怀念起朝思暮想的石门湾来,说:“石门湾到处有河水调剂,即使天热,也热得缓和而气爽,不致闷人。”恨不得立刻奔到运河边的石门湾,享受石门湾的温润和清凉。  故乡石门湾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又是涵养丰子恺先生艺术的地方。他的漫画以故乡石门湾的社会、世情为题材的比比皆是,比如《高柜台》《*后的吻》《向导》《人造摇线机》《五娘娘》《锣鼓响》《巷口》《云霓》《归宁》《话桑麻》《三眠》《南亩》等,流传甚广,耳熟能详;还有丰子恺先生回忆石门湾往事的大量散文随笔,如《歪鲈婆阿三》《四轩柱》《阿庆》《小学同级生》《S姑娘》《乐生》《元帅菩萨》《过年》《清明》《五囡囡》《菊林》《五爹爹》《癞六伯》等,充满乡愁和回忆,算得上丰先生为故乡石门湾作的一部乡亲人物传。文中那些人物共同的印记,就是千年不改的石门湾。因为他们都生活在石门湾这个地方,讲着石门湾的土话,言行举止留有太多石门湾元素。因此,无论是漫画还是散文,林林总总,构成一部有滋有味的石门湾丰子恺版艺术交响曲。石门湾不仅是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名,而且是养育一代艺术大师、滋养大师艺术成就的地方。丰子恺先生的生命里、漫画里、散文里,都散发着石门湾的艺术韵味,在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作品里,石门湾是个无处不在的存在,是鱼水乃至血肉一般的关系。千年不改的石门湾,在以后的千年里,这个带着历史、带着艺术的地名估计也不会改。因为地名是历史形成、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后人应该敬畏才是。  (2016年)  ……

作者简介

  钟桂松,浙江桐乡人。曾任浙江电视台台长、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浙江省省委巡视组组长,浙江省十一届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业余时间长期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已出版《茅盾传》、《茅盾评传》、《沈泽民传》以及丰子恺、钱君匋、陈学昭、徐肖冰等研究著作30余部。主编《茅盾全集》、《茅盾文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