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与子
读者评分
5分

父与子

1星价 ¥12.3 (3.5折)
2星价¥12.3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0310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12031098 ; 978-7-5120-3109-8

本书特色

《父与子》是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述的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俄国子民知识分于与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这里父与子的斗争具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父与子之间的主要斗争已经没有依附什么血统关系,小说着力刻画的并不是阿尔卡狄与巴维尔、尼古拉之间,巴扎罗夫与老巴扎罗夫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是巴扎罗夫与巴维尔、尼古拉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他所指示的这种两代人之间的斗争已经超出了家庭的范畴,是从整个俄国社会的角度去揭示这种斗争的社会历史性质。

内容简介

  《父与子》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维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所指的这种两代人之间的斗争已经超出了家庭的范畴,是从整个俄国社会的角度去揭示这种斗争的社会历史性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父与子》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一位人类文化意义的阐释者,它使得每位读者与书中所描述的国家和时代的文化紧密融合。在思想和情感上,《父与子》阐释出的进步观念与思想,起着传承、净化,启迪和感悟的作用。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展开全部

节选

《父与子》:  他的母亲,出身于科利亚津家族,出嫁前叫阿嘉特,成了将军夫人后改称阿加福克列娅·库齐米尼什娜·基尔萨诺娃,成了名副其实的“司令太太”。她戴着华丽的帽子,穿着窸窣作响的绸缎衣服,在教堂里总是**个走到十字架前,她讲起话来声音响脆,并且颇善言辞。孩子们按她的要求每天早上吻她的手,每天晚上接受她的祝福——总之,她过着舒适安逸的日子。作为将军的儿子,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不但没有一丝勇敢之气,甚至还落下个“胆小鬼”的外号——可是,他也必须和哥哥巴维尔一样去服兵役。可是,正好就在他接到通知的那天,他摔断了腿,接着,在床上修养两个月以后,他便一生都成了“瘸子”。父亲没有再对他抱任何希望,让他去担任文职。他年满十八岁以后,父亲带他到彼得堡,安排他进了大学。恰好此时他的哥哥担任了近卫军一个团里的军官。两个年轻人开始住在一起,一块生活,他们的表舅伊里奇·科利亚津是位高官,尽管可以照看他们,但远水不解近渴。父亲回到了他的师里和妻子在一起,不时给儿子们来封信,在暗色的大四开纸上,写满了一个个不小的公文体字。这些四开信纸的末尾处是他费力地用边纹围起来,相当抢眼的签名:“彼得·基尔萨诺夫,少将”。一八三五年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当年,基尔萨诺夫将军由于阅兵中出现差错而退伍,带着妻子去了彼得堡定居。他在塔夫里切斯基花园附近租了房子,并加入了英国俱乐部,可是却突然间死于中风。阿加福克列娅·库齐米尼什娜很快随他而去。她不习惯首都压抑的生活;离职后的日子使她精神落寞,忧愁而死。尼古拉·彼得罗维奇还在父母健在时就爱上了他以前的旧房东、官吏普列波洛维恩斯基的女儿,这件事让父母十分伤心。她十分美丽,严格说还是个非常有教养的姑娘,喜欢读杂志上《科学》专栏里的严肃文章。服丧期一满,她就嫁给了他,并辞去父亲为他在皇室地产局里谋到的职位,带着他的玛莎过起了逍遥的日子。开始他们住在林学院附近的别墅里,后来搬到城里一所很考究的小住宅,楼梯非常干净,可客厅有点阴冷,*后到了农村。他在那儿*终安了家,又很快有了儿子阿尔卡沙。年轻夫妇的日子很安逸、祥和。他们好像从没有分离过,一块读书、一块用四只手弹钢琴、一起唱二重唱歌曲。她种花,照看家禽;他不时去打打猎和经营家产。阿尔卡沙也渐渐长大了——长得又漂亮又安静。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一八四七年基尔萨诺夫的妻子去世了。他艰难地经受住了这一打击,短短几个星期,他的头发全白了。原本他想去国外散散心……但是,一八四八年到来了。他只能回到乡下,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慵懒的生活,后来国家就开始了经济改革。一八五五年他送儿子进大学,和儿子一起在彼得堡度过了三个冬天。他好像一直闭门不出,只有尽力结交阿尔卡沙的那帮年轻朋友们。*后一个冬天他没法再去彼得堡——于是在一八五九年五月我们见到了他。他一头花白的头发,开始发福,背稍驼,正在等待和他从前一样得到学位回家的儿子。  那个听差因为礼数的原因,或许是不想站在老爷面前,便跑到门口抽起了烟。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低下头,看着一级级破旧的台阶,一只肥大的花雏鸡正顺着台阶晃来晃去,黄色的大鸡爪用劲儿地敲打着阶面;一只脏兮兮的猫蜷曲着身子趴在栏杆上面若有所思地看着它。日光正烈,客店里阴晦的过道中飘荡着一股烤熟的黑麦面包的气味。尼古拉·彼得罗维奇陷入了思索。“我的儿子……大学学士……阿尔卡沙……”这些字眼在他的头脑中不住地转来转去,他企图去想点其他的事情,可是再次回到这些念头上。他想起了死去的妻子……“她没能活到这一天啊!”他悲伤地自言自语。一只灰色的胖鸽子飞到路上,匆匆忙忙地奔向井旁的小水洼里喝水。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看着它,可是,他的耳边已经传来了渐渐驶近的车轮声。  “貌似是少爷来了。”听差从大门口过来报告说。  ……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奥勒尔省的贵族世家,早年丧父。十五岁入莫斯科大学学习,第二年转入彼得堡大学,毕业于一八三六年。其间思想倾向于民主,并开始诗歌创作。二十岁时赴柏林大学留学,四十年代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自然派”的代表人物,一八五二年因发表悼念果戈里的文章而被捕入狱并遭流放。一八八三年于巴黎病逝。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