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汉语词义答问(精)

古汉语词义答问(精)

1星价 ¥32.8 (6.7折)
2星价¥32.8 定价¥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34629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9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101134629 ; 978-7-101-13462-9

本书特色

训诂学大家郭在贻先生称《古汉语词义答问》:“其精审绝伦处,不让段、王,或且过之。近年来训诂之学大普及,见诸刊物之文章特多,但多数陈陈相因,甚至抄撮稗贩,有真知灼见出于个人研究心得者殊不多觏……为训诂学放一异彩,是可宝也。” ★从文献语言材料出发,探讨文献语言的规律与古代汉语的原理。 ★辩才锋颖,展示大量可靠的证据,对意义的源头论证精彩纷呈。 ★既是训诂学理论建设的真实记录,又是训诂学研究的丰厚成果。 ★行文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既适合专家学者,又适合普通读者。

内容简介

《古汉语词义答问》是一部综合运用训诂方法所作的字词考证集。书中围绕着沟通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系联同源词、辨析同义词差别、解决文献训诂假借这四项工作,收录了若干篇单篇考证,考证了《左传》、《诗经》、《史记》等文献中的具体字词问题,以详实准确的词义考证,说明了查求本源、系词联义、较同辨异、寻形分字这些工作,在古汉语词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训诂方法的综合运用提供了具体的实例。

目录

新版序言

初版説明

前言:談古代文獻詞義的探求

説“祭”字

“中”字形義釋

“劉”字的本義與避諱

談“局”的本義

釋“皇”

“骯髒”解

談“撥亂反正”

“備行伍”解

干支字形義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談先秦文獻中“如”的詞義

釋“類”

談“首鼠兩端”的“鼠”

“檥船待”解

“草”字小議

談談“因”字的形與義

談“社”與“后”

“職”、“志”同源説

“時”、“待”同源説

談“祈”與“乞”

“玩”、“翫”、“忨”辨

談“姮”及其有關的字與詞

“名”、“命”、“明”、“鳴”義相通説

“戲”、“麾”、“和”、“綏”皆旗説

“言”與“語”辨

從“除”與“守”看古今詞義的微殊

“資斧”古義考

談“加”、“暫”、“數”的詞義訓釋

釋“趼”

“唱喏”考

“騃”與“呆”

釋“貪墨”

“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解

“尚書”與“尚公主”

“尉劍挺”解

論“行李”即“行使”

“輔車相依”解

“麗土之毛”與“不毛之地”

“天保”考釋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古漢語詞義答問》是陸宗達和王寧兩位訓詁學專家合寫的一部訓詁考據的文集,作者原來的意圖,是爲另一部闡釋訓詁學總體方法及原理的理論專書《訓詁方法論》提供較爲完整的例證。 陸宗達、王寧師生二人,是章黄學術的重要傳人,幾十年來堅持中國傳統“小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繼承,極力推動中國訓詁學走入現代,因而對中國傳統訓詁學如何取其精華、加强理論建設和現代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書和與之相關的《訓詁方法論》,都是他們在訓詁學復蘇的上世紀80年代踐行志念的重要成果。本書在前言中將古代文獻詞義考據的内容和實際操作的要點,概括爲查本求源、系詞聯義、較同辨異、尋形分字互有聯系的四個方面,全書的編排就按照這四個方面分爲四個部分。需要説明的是,這四個方面在詞義考據的實際操作中,難以斷然分開,全書四個部分的劃分,只是就主要采用的操作内容而言。兩位作者訓詁學功底深厚,考據過程詳盡,重視取證和推理,文章風格深入淺出,足以爲今天的訓詁學初學者示範,對古漢語教學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是本書出版後在語言學、文獻學界引起讀者重視的主要原因。 本書1986年9月(完稿於1982年)**次在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數較少,且因多種原因,未曾再版。1994年9月,本書曾與兩位作者的另外兩部性質相同的著作組合,用《訓詁與訓詁學》爲書名,在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雖然繼續流傳,但真實書名被掩蓋,作者原來的意圖也未能彰顯。此次出版,徵得作者同意,恢復1982年原貌。由於詞義考據涉及字形與字理,故改用繁體字重新排版,並經原作者之一王寧教授親自校訂。根據作者意見,將“代序”改爲“前言”,成爲本書内容主體的一個部分。王寧教授又撰寫了“再版序言”,與1982年“初版説明”相互參照,對撰寫本書的背景和初衷做了進一步的闡明。 相信此次出版,會給讀者閲讀此書帶來更多收穫。 “劉”字的本義與避諱 “劉”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從中國的歷史考察,劉作姓氏*初有兩支:一支是姬姓之後。《左傳·桓公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於鄭。”鄔劉是周成王時王季子的封邑,因此是姬姓之劉氏。另一支是祁姓之後,《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陶唐氏即唐堯,姓祁,劉累即祁姓之劉氏。漢代的帝王姓劉,《史記索隱》和《唐書》都認爲是晋國士會的子孫以後到秦國去的。士會是夏代孔甲臣劉累的後代,所以,漢的劉姓應屬陶唐氏祁姓之後。 至於“劉”的字形,《漢書·王莽傳》有“劉之爲字卯金刀也”之説,可見它的繁體字形“劉”早就有了。《説文解字》有“瀏”、“惀”二篆,均從“劉”得聲,但遍查《説文》全書却没有“劉”篆。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需從“劉”的字義説起。 《爾雅·釋詁》、《方言》都訓“劉”爲“殺”,這是有先秦文獻爲根據的: 《書·盤庚》:“重我民,無盡劉。”注:“劉,殺也。” 《書·君奭》:“後暨武王,誕將天威,咸劉厥敵。”注:“劉,殺也。” 《逸周書·世俘解》:“咸劉商王紂。”注:“劉,克也。” 這個意義在《左傳》裏仍然應用。《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劉”與“虔”連用,都當“殺”講。 “劉”的同源字多半都有殺戮之義。如,“劉”與“戮”雙聲,同在“蕭”韵,二字同源,“戮”也訓“殺”。“貍”與“劉”雙聲,“蕭”與“咍”韵近,兩字也同源。貍是一種善殺之獸。《周禮·射人》:“則以貍步張三侯。”注説:“貍,善博者也。”所以“貍”引申也有“殺”義。《論語讖》:“徐衍負石,伐子自貍。”宋均注:“貍猶殺也。”依《左傳》“劉累”爲陶唐氏之後,而《國語》説:“丹朱貍姓。”可見“貍”訓“殺也”,就是“劉”。從“劉”的同源系統,又進步一證明“殺”是“劉”的基本詞義。 “劉”是漢朝帝王之姓,正是當朝的避諱,而“劉”的詞義是“殺”,是個凶義,許慎不便直言,便把它的正篆改成“鎦”字。《説文·十四上·金部》:“鎦,殺也。”徐諧説:“疑此即‘劉’字也。从金从卯,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這個説法前一半是對的,後一半不得要領,“刀”誤爲“田”的可能很小,又無先例,許慎改“刀”爲“田”,正可將“劉”篆从“刀”而有“殺”義這一點隱去,是因爲避諱。漢以前文獻没有用“鎦”字的,這是許慎臨時自造的字。 漢代諱“劉”,不只表現在字形上,而且反映在聲音上。漢代讀“劉”不爲“蕭”韵而爲“侯”韵,《漢書·婁敬傳》説:“婁者,劉也。”漢時有“貙劉”之祭,而寫作“貙膢”,或作“貙惁”,《説文》説:“楚俗以二月祭飲食也。……一曰,祈穀食新曰離膢。”這種祭祀也是因殺牲而得名的。“膢”即“劉”,也訓“殺”。可見漢代“劉”讀“侯”韵作“婁”。 避諱影響訓詁,此爲一例。

作者简介

陆宗达(1905~1988),训诂学家,字颖民(一作颖明),浙江省慈溪人。1928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受黄侃推荐,任上海暨南大学讲师,后曾历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辅仁大学讲师、中国大学讲师、东北大学讲师、民国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编委会委员等。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召集人、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是现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专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