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1332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5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67133280 ; 978-7-5671-3328-0

内容简介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语言学的发展,上海、香港和台湾英语教育改革都面临挑战。因此三地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课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便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基于语言课程与教学模式理论和标准文本框架内容,《沪港台英语课程发展》选择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与教及课程评价为比较参照点,借助比较教育常用范式对三地英语课程发展进行研究。该研究发现三地英语课程本身和涉及内容的异同,并进行语言学诠释,展示语言教学的未来发展。《沪港台英语课程发展》只是对英语教学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不涉及政治或敏感性问题。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三地英语课程发展面临挑战
二、英语课程与学生发展
三、英语课程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三地英语课程演变及其研究综述
一、三地英语课程发展阶段
二、英语课程比较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三地英语课程发展的渊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式和理路
二、比较参照点选择的理论框架和文本依据
三、研究模式和主要方法

第二章 语言学派和英语课程
**节 传统语言学派与英语课程
一、传统语法学派与英语课程
二、结构语言学派与英语教育
三、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与英语教育
第二节 现代语言学派与英语课程
一、社会语言学派与英语课程
二、心理语言学派与英语课程
三、人本主义语言学派与英语课程
第三节 二语习得与英语课程
一、二语习得理论要求英语课程关注多学科发展
二、二语习得理论要求英语课程关注学习者
三、二语习得理论要求英语课程关注科学外语教学观的形成

第三章 三地英语课程与教学理念和目标
**节 英语课程理念和宗旨的并置与分析
一、英语课程理念和宗旨的并置
二、英语课程理念与宗旨的分析
三、英语课程理念的差异
第二节 英语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比较及解析
一、英语课程目标叙写方式
二、英语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第三节 英语课程与教学分段能力指标解析与比较
一、能力指标的概念界定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修订版)的内涵
三、英语学习领域分段能力指标的解读与比较

第四章 三地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节 英语课程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一、英语语言形式选择的比较与分析
二、英语课程功能意念选择的比较与分析
三、英语话题选择的比较与分析
四、英语文化内容选择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英语课程组织的比较与分析
一、英语课程组织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二、英语课程组织原则的比较与分析
三、英语课程组织取向的比较与分析

第五章 三地英语课程与教学实施
**节 英语教学原则的比较与分析
一、道格拉斯·布朗的原则导向教学理论
二、英语教学原则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一、三地英语教学方法的共同取向
二、三地英语教学法的比较
第三节 英语学习策略的比较与分析
一、奥克斯福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及其启示
二、英语学习与教学策略的异同与解析

第六章 三地英语课程与教学评价
**节 英语课程测试与评价的演进与发展
第二节 英语课程评价内容描述与比较
一、英语课程评价内容的并置
二、英语课程评价共同的期待和关注
三、英语课程评价的差异
第三节 英语课程测试与评价内容分析
一、从语言测试到评价:语言学发展的结果
二、质的语言评价:语言学的增长点
三、语言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语言学的新关注
四、语言评价功能转变:语言学发展需求

第七章 三地英语课程发展与展望
**节 基于英语课程的研究结论
一、三地英语课程关照语言环境和需要差异
二、课程要素的差异体现了语言需求和学科性质不同
三、教师是语言课程开发及标准研制和修订的重要力量
第二节 聚焦三地英语课堂教学新发展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
二、以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学互动
三、大数据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
第三节 关于推进英语课堂教学发展的思考
一、制定科学的英语教育指导政策
二、关注语言学新近发展和英语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
三、把握英语学科性质和学习者需求
四、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沪港台英语课程发展》:  (二)三地英语课程的研究综述  由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英语课程随着政治的变迁而经历的起伏较香港和台湾要大得多。上海像其他省份一样,从1952年开始使用的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大纲取代了原来的课程标准。当时受政治影响,英语教学领域一直是“重灾区”。所以20世纪50年代前,三地英语课程与教学大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单一语言课程目标影响,相继延续着直接法和听说法等教学法。尽管在1963年和1978年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做出了较全面的规定,但操作过程中还是形同虚设,不起指导作用,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将英语和语文、数学列为主要学科领域。④台湾地区和香港仍然沿用原来课程标准的名称,但已经出现了两个文本。在这一阶段三地英语课程标准是基于行为主义主导的教育哲学和激励一反馈为主导的语言学习方法,但上海此时还受到了苏联引进的自觉实践法影响。这个时期课程标准文本的演变大致进入了“中期”阶段,即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更多的是被人们视为学术性要求或管理的尺度,其内涵和外延都主要建立于狭义的课程之上,课程标准作为一种变革与重建的工具意蕴被忽视了。①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就开始的转换生成理论导致的语言形式作为认知代码(形成认知法基础)倾向和沉默法在80年代才被我们所认识,这一时期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方面,香港是遥遥领先,上海则反应相对迟钝了一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建立国家标准的价值取向与合理性、科学性等问题上。日益深入和扩展的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重要国家都对课程标准研制和落实进行研究,文本形态的课程标准在内容和结构方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课程管理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赋予课程标准更多样的功能,并表现出了阶段性转变特征。我们已经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②通过这些研究者的论断可以判断“近期”出现的课程标准文本较之“中期”文本内涵更加丰富,整体性更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结构框架;包含更多样的课程规划与设计要素;由于对各种课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清晰认识,同时得益于课程标准陈述技术的提高和完善,所作陈述更具指示性。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70年代就大行其道了,语言教育领域出现了功能意念主义,交际教学法此时开始在西方流行了,语言学习理论也出现了咨询学习法和自然学习法,上海和台湾直到80年代中期才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和价值。  从1990年开始,核心领域的课程与测评标准的研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的国际比较研究和文体分析研究的开展。③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相关研究主要是翻译国外课程标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总结分析实际经验,并开始超越了原来的观念和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对领域课程标准的比较日益升温,出现许多学位论文①,同时呈现了以课题为依托的集团作战的研究态势。就英语领域而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学者对英语的学科性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课程目标应由单一的学科教育变为全人教育,应从阅读变为听说读写四会并重,教学方法应从单纯机械训练变为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②1988年,上海英语教育的指导文件名称由教学大纲变成课程标准,台湾地区则由原来的课程标准变成了课程纲要,香港由原来的课程指导纲要变成了现在的课程指引,它们背后的意蕴是课程理念和语言观的变迁。90年代以来,三地在前沿语言理论借鉴方面已经基本同步,课程标准的很多语言学理论基础趋于相似,都在从事适合本地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理性,课程设置、教与学方法与策略、教师、教材和评价等各种因素对课程标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

作者简介

  李学书,男,安徽颍上人,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历经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有丰富的中小学教学经验和经历。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等。在《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参与翻译和出版著作6部,参与和主持各类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1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